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9日 星期六

    仁政施惠 虎不为患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9日   05 版)

        《资治通鉴》记载,九江郡曾经有很多老虎,经常发生老虎吃人、伤人的事情,官府“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后来,朝廷擢拔上蔡县令宋均当九江郡太守。他上任后没多久,虎患就得到平息。

        宋均是武松一类的人吗?不是。《后汉书》说他喜好儒学、性格宽和、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和质疑,可谓一个典型的儒者。那么,他是怎样平息虎患的呢?

        宋均到任九江郡后多方察看调查,之后给所属各县下了一个通告:夫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可一去槛阱。    

        这个通告说得很清楚,江淮有猛虎,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尊重它们的自然生活很重要,应当拆掉栅栏、除掉陷阱。放虎归野,让人虎互不相烦,是宋均治虎最重要也是成效立显的一条策略。

        虎有虎的地盘,鳄有鳄的水域,大自然有大自然的生态,野生动物本来就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正所谓:“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人虎冲突,基本上是由于人类占用了老虎自然生活的空间。    

        拿九江郡的情况来说,过去官吏到处置栅栏、设陷阱,老虎自然生活的领地被打乱了,只会让人虎矛盾越来越突出。宋均的英明之处就是理顺人虎生活环境,让人与虎各自相安、各不相扰。

        至化之世,猛兽不扰;仁政施惠,虎不为患。这至化,这仁政,就是要崇尚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爱惜民力、体恤百姓。虎伤人,基本上伤的是平民百姓;劳勤张捕,又多劳百姓之力。两伤相叠,绝非仁政。    

        虎为民害,咎在残吏。清除虎患,务退奸贪,思进忠善。治虎先治吏,是宋均治虎的又一个关键措施,可谓独具慧眼。  

        史书记载,宋均理政,五天听理一次政事,不仅让掾属都来见他,还把督邮留在府内,不让他们去侵扰属县,更不要扰虎扰民。从此,属县平定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宋均治虎的第三条措施是“除削课制”,即取消或减少征税。这一条措施可能是受到孔子“苛政猛于虎”的启示。

        《礼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泣妇的公公、丈夫以前被老虎咬死,这次儿子又不幸被老虎咬死了。孔子询问: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妇人回答:这里没有苛政。繁苛的政令和赋税竟然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真是令人感叹。    

        宋均特别强调“削课制”,是因为人虎相争地盘,实与税赋密切相关。如果不准猎杀、放虎归山,人不与虎相争,就必须减除赋税,让百姓有足够的理由避开虎豹生活领地,在可以安全耕作的地方生活、劳作与收获。否则,就像孔子遇见的妇人一样,即便连亡三人也不肯离开那没有苛政的土地。    

        史书记载,宋均治虎,“其后无复虎患”,甚至有传言说“虎相与东游渡江”。因为宋均的善政,老虎都相互结伴,不扰九江,向东边渡过长江去了。    

        班固用几乎文学化的笔墨记述宋均治虎的结果,说明那时人们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宋均治虎的办法、称颂宋均治虎的功绩,以至于“帝闻均名,故任以枢机”。

        (《解放日报》5.25 洪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