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0日 星期四

    探寻芬兰教育的奥秘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0日   03 版)

      据经合组织PISA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综合素养多次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芬兰教师在“全球教育领导力、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和职业忠诚度”上也是世界领先的群体。

      芬兰悖论

      芬兰学校不是在学习时间和孩子体能消耗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是教师教得少,学校不考核、不评比,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举一反三能力却很强。这种“少即是多”的悖论现象,被芬兰教育专家帕斯·萨尔伯格概括为“芬兰悖论”。

      芬兰人对阅读的执著由来已久。芬兰人爱阅读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据说芬兰路德教会规定,“成年人只有会识字,才能结婚”。现在,纵观芬兰的教育体系,从绘本教材的多样到图书馆普及,从倡导家庭阅读之风到崇尚全民阅读的氛围,从强调用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无不给我们以启发。

      五花八门的托管

      芬兰的托管服务五花八门,总体来说就是“吃喝玩乐写作业”。阅读也是托管的重要室内活动,午后托管必须安排户外活动。说到底,托管的最终目的是帮家长看护孩子,旨在呵护孩子的幸福、保护孩子的健康。

      芬兰教育更多注重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参与度。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反复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混合式教学法

      自20世纪70年代综合学校的时代开启,芬兰的教师教育全部由研究型大学提供,小学及以上教师必须拥有硕士学位。正是这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赋予了教师高度的教育教学自主权,高度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又最大化地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和自我认同感、职业幸福感,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教师行列,进而形成了芬兰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芬兰教师并不只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他们会很灵活地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而后续的研究也发现,“混合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帮助更大。芬兰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同时发挥作用,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学生的成绩也才会提高。

      (《中国教育报》5.12 廉世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