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美国放弃疫苗专利是一件好事吗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13日   03 版)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支持新冠疫苗专利权豁免的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来一片喧嚣。5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琦说,考虑到阻断新冠病毒全球传播的迫切需要,美国将支持暂时放弃对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此,德国政府和各界均表示反对,称美国的提议将给疫苗生产带来“严重的麻烦”。在美国表态后,迅速引发行业震荡。表面看,这里面的是非曲直是明摆着的,不遑多辩。然而,相较近代史上的数次瘟疫的暴发及结局,面对此次疫情,不幸中之万幸是生活在科技昌盛的时代。而科技加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正来自专利权保护。

        美国官方宣布放弃的疫苗mRNA专利技术,是数代科研人员艰辛探索的结果。长时间专注研究背后,除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勤奋,还有宝贵的机会和充足的经费。如果没有专利权保护,如果没有由专利权保护而产生的新药收益预期,那么,新药研发就不会接续进行,人类的各种病症就不会被一一攻克。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美国放弃专利,并不意味着可以由此生产出疫苗。因为在现阶段,限制新冠疫苗生产的因素是生产能力和高质量标准,而不是专利。

        正如德国政府发言人所说,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源泉。如果没有研发带来的利润的激励,那么,制药商在未来就可能不会有动力研发制造疫苗。相关专家也提醒说,放弃新冠病毒专利权的示范,意味着药企在未来投资于开创性疗法时会更加谨慎,不得不对被再次豁免专利权的潜在威胁加以权衡。这其中的道理在于,越是流行广威胁大的疾病,越是需要药厂不惜成本投入生产出新药,而正是新药的有效性反而使新药的专利权被迫放弃。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们在欢呼新冠疫苗专利权被放弃的同时,想想如果再出现疫情,谁来为我们研发疫苗和新药,会不会产生几许担忧呢?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们遇到的问题多是“正正之辩”而非“正误之辩”,这种争论的双方都持有自己的正当性,包括此次疫苗专利的争论。这样的争论并非一眼就知对错,而更是价值观相碰撞时所需要探寻的解决方式。或许,这是疫苗专利之争背后,真正需要关注的部分。

        (光明网 5.8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