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定
不久前,回了一趟家乡,很意外地看到了久违的剃头挑子,那是一头烧着热水,一头是给顾客坐的椅凳,一肩两头,所以说是“一头热”。剃头师傅挑着走村串户,上门剃头,剃一个头五元钱,娃娃两元,童叟无欺,包月包年都可,到时间一准挑着担子来。虽说是“毫末技艺”,却是真正的顶上功夫,星级服务。
在城市,很难看到这种“一头热”。记得在深圳,我到一家理发店理发,店里从理发师到洗头的服务员都是“授衔”的,黑色制服,佩戴着肩章,肩章上缀着金星,有三颗、四颗的不等。我初以为无非服饰标新立异,理完发,到收银台才知道,洗头的是三星级师傅,理发的是四星级师傅,要加收“衔级服务费”。收银台的解释是,这是老板授的,有衔的师傅技术是很好的,所以要加收。我摸摸头,几根稀疏的头发,不堪造就,“衔级服务”的创意实在无以施其技也。但使我折服的是,二十多年前工厂里工人考级,从二级升到八级全靠勤学苦练。八级是技术的最高级别,有的工资待遇超过厂长。如果“衔”级真以技能为依据,这老板真算有辙,善莫大矣。
现在的年轻人,对钢火店(铁铺)可能已经陌生,那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的铁匠活,已经很难见到了。但当谈到这些“过去式”坊间景象,很能勾起上年纪的人们的回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但要有知识,手艺也得巧,任多硬的铁块,在铁匠手里,就得化为绕指柔。农具、刀具、各种铁器,都能打出来,真是了得。我认识一位铁匠,他说打铁好啊,冬暖夏凉,冬天不怕没火烤,夏天不流汗,他的衣服,全是火星溅的筛子眼儿,通风极好,很少出汗。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真正奔发财,技能还是很重要的,对企业来讲,发展经济,鼓励“打工族”从技能上提高,才是生财之道。光从广告“宣传”上下功夫,“叫你白,叫你白”,也难以“白”起来。
(《新民晚报》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