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老人须警惕餐后低血压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24日   04 版)

        老赵今年65岁,有20多年的高血压史,但他每天规律用药,坚持运动,血压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近日,老赵像往常一样去公园遛弯,然后去吃早餐。谁想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下肚,起身准备离开时,老赵忽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周围人见状及时拨打了120,老赵被确诊为餐后低血压。家属非常不解,老人高血压多年,怎么可能是低血压呢?

        餐后低血压是指用餐之后出现的低血压,其诊断标准是“餐后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高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如果患者饭后出现头晕目眩等情况,即使血压下降的程度未达到上述标准,也应考虑餐后低血压。

        从根本上讲,餐后低血压属于人体血压调节异常。正常情况下,人们进餐后就要开始消化,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统会调配更多的供血,这样其他系统和器官中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血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很灵活的,能够通过加大心率、收缩血管等方式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所以,健康人无论吃得多饱,也不至于餐后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

        然而,老年人对于血压的调节能力有所减弱,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可能失灵,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如果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心脏功能减退和各种血压调节机制减退的病症,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会大大提高。

        应对餐后低血压,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适当调整降压药的服药时间,避免药物作用的高峰时段与餐后重叠。比如,尽量不要在餐前服药,改为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仍有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则需考虑更换降压药。

        2.如果出现头晕等症状,切勿盲目增加药量,应该先测量血压,排除低血压的可能。

        3.饮食上也要好好调整,少吃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一定要避免过饱,应少量多餐且饮食温度适宜。

        4.老年人用餐后别着急做剧烈运动,如果有头昏眼花的症状,应先坐下休息,避免站立或行走时摔倒。此时尽可能测量一下血压,明确是否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中国家庭报》4.12 汪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