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西藏女性背后的七十年

    寻找“卓玛”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20日   08 版)

        多吉卓玛参加学校的足球兴趣课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一首广为流传的《卓玛》,唱出了对藏族女性美好形象与品质的赞颂。在西藏,女性常被称为“卓玛”,也常被取名为“卓玛”,“她”的形象早已在祖国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翻开历史,踏遍雪域,我们寻找“卓玛”,也聆听“卓玛”背后的西藏故事和时代变迁。

        当“卓玛”走出牛棚

        德庆卓玛今年65岁了,她母亲的名字里也有“卓玛”两个字。在西藏传统文化里,“卓玛”代表了女神的形象。德庆卓玛猜想,或许家里的长辈,希望孩子能受到“卓玛”的保佑。只不过,命运一开始并没有眷顾她们。母女俩都出生在牛棚里,并且一出生就是贵族庄园里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

        1959年之前,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德庆卓玛和母亲便是原克松“谿卡”(“庄园”)的农奴,这是当时噶厦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302名农奴每天承受着沉重的差役、劳动,换来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毒打。那时的德庆卓玛,骨瘦如柴,头发凌乱,只配住在牛棚里,晚上常常就睡在牛蹄边上。

        1959年3月,命运的转折来临。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打碎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德庆卓玛也终于走出牛棚,她的家乡——现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当年率先进行民主改革,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不住在牛棚里了,牛棚里的牛还分给了我家一头。”德庆卓玛说,那时,她的妈妈不敢相信,自己和女儿竟然分到了土地、房屋、牲畜。

        当“卓玛”见证发展

        民主改革之后10年,一个叫卓玛的女孩在珠峰脚下的日喀则出生。现在,她是西藏气象领域里的顶尖专家。又过了10多年,一个叫斯朗卓玛的女孩降生在藏东山谷中的昌都。后来,她成为西藏第一代铁路人。一个望向天空,一个脚踏大地,是什么让山里的“卓玛”走到了高原发展的最前沿?

        1986年,卓玛考入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原南京气象学院。“当时,学院连续招收了几届民族班,这是国家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专业人才。我们那几届学生,现在都是西藏气象界的骨干了。”她说。

        毕业后,卓玛被分配到定日县气象局锻炼,那是距离珠峰最近的气象站。无论风霜雨雪,站里的观测员都要定时观测数据并发报,精确到秒。凌晨时分,在寒冷的珠峰脚下,卓玛看着在站里坚守了十几年的老前辈趴在地上,一个刻度一个刻度读着数据,忽然间明白了气象工作者承担的责任。

        而让斯朗卓玛明白责任之重的,是2006年她在站台上迎接第一列进藏火车开进拉萨的一刻。今年40岁的斯朗卓玛记得,她小时候上小学,先要翻山越岭徒步3天,再站在卡车车斗里颠簸1天,才能从村里到达县城。后来,她考上内地西藏班,还要再坐车、坐船,经过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初中所在地湖南岳阳。尽管求学之路艰辛,但斯朗卓玛说:“没有去内地上学,就没有我的今天。”

        20世纪80年代,根据西藏人才奇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国家做出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校)的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教育新模式。在湖南上学的4年里,斯朗卓玛因为山高路远,没回过一次家。加上村里那时不通信号,以致父母一度以为“女儿出去上学给上丢了”。

        青藏铁路通车至今,斯朗卓玛一直在拉萨火车站工作。车站周围在她刚来时是一片农田,现在已发展成为拉萨高新技术开发区。每年,斯朗卓玛在车站迎接八方来客,也会送走一批特殊的旅客——前往内地求学的学生。许多学校都与客运站开展合作,为学生统一购票、送车。“真羡慕现在的他们!”斯朗卓玛感慨万千,“但看着他们去远方,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来自不同行业的这两位卓玛,是西藏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缩影。

        当“卓玛”望向未来

        “90后”姑娘洛桑卓玛决定从事模特行业的时候,母亲与她大吵了一架。她大学学的是法律,去台上走“猫步”,在母亲眼里有些不务正业。而13岁的牧区姑娘多吉卓玛刚开始踢足球时,父母也告诉她:“女孩子要有女孩子样。”

        “卓玛”的梦想,要坚持吗?

        洛桑卓玛说,她从小热爱模特这个行业。去陕西读大学时,她自作主张报名模特培训,连学费都是借的;毕业后靠走秀、代课,自己还上了钱。2011年,她参加第25届世界超级小姐大赛,一举获得中国区总决赛第4名。

        2016年,她在家乡拉萨创立了一家少儿模特和美育培训机构。在没人尝试过的领域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洛桑卓玛一开始担心家长群体不接受模特这个行业,后来又面临师资不足的挑战。带学生参加比赛前,她常常整夜整夜地熬,确认妆发、服装等细节。有学生上场前在后台哭,她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你好好想一想,你想不想走到台上?”

        “我很看重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洛桑卓玛说,自己很幸运,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她希望她的学生们也可以找到这份热情。哪怕是想尝试在大多数人眼里不属于你的领域,也可以。

        在海拔4300多米的当雄草原上,多吉卓玛正坐在自家的牛群间出神。她喜欢足球,但父母并不怎么支持。她只有一双很硬的靴子,放牛和踢球时都穿它,在足球兴趣小组,教练还提醒她说,穿这样的鞋运动容易受伤。

        学校老师很支持多吉卓玛。她就读的拉萨市当雄县龙仁乡中心小学开设了足球、篮球、旱冰、舞蹈等多个兴趣小组,还正在筹建女足队。校长巴桑次仁说,他希望孩子们能全面发展,至少培养一项爱好。“这样,他们不仅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能更快乐地生活。”

        建在牧场上的乡级小学,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专业教室一应俱全,这在西藏已成为趋势。“十三五”时期,西藏教育音体美课程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达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100%。10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西藏已累计投入1656.89亿元,年均增幅17.96%。

        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也鼓励着年轻人勇敢追梦。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西藏市场主体已达到36.5万户,5年间增长1.3倍,创业潮方兴未艾;从2012年至今,西藏已有超过4000名大学生在内地实现就业,传统的西藏毕业生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洛桑卓玛接到很多学生家长发来信息说,孩子接受基础的模特训练后,变得敢于表达观点和展示自己了。她自己后来也发现,母亲把她的获奖证书放在了家里的显著位置。她的工作塑造美、传播美,但在她心里,美没有单一标准,美是包容与尊重,是对自己的认可。

        “我的名字是‘卓玛’,这代表了一种有能量的女性。”洛桑卓玛说,“希望我也能让更多年轻人拥有追梦的勇气。”

        在北方的牧场上,龙仁乡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足球联赛要开始了,多吉卓玛准备出发,妈妈走上前来笑了笑,递给她一双崭新的球鞋。球场上刮起了风,吹得人脸有些生疼,但球场边的观众席早已被占满。穿上新球鞋,多吉卓玛叫上女生伙伴,加入了男孩的队伍。这是学校的特别规定,七人制的比赛中,每个队至少要有2名女队员。她们和他们,一起奔跑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女孩的热爱,被小心呵护和鼓励着。

        “卓玛,卓玛,向前跑啊!”观众们呐喊着。

        (《新华每日电讯》4.14 罗布次仁 王沁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