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

    农产品流通损失惊人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15日   01 版)

        “舌尖上的浪费”已引起国人高度重视,“光盘行动”“半份菜”等厉行节约的餐饮业变革被普遍接受。但是,农产品产地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却往往被忽视,导致农产品在收获和产后环节损失惊人。据统计,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有“水稻院士”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指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农产品“吃掉1/3、扔掉1/3、烂掉1/3”,每年损失近2亿吨,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如此现状,让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和努力打了折扣。

        去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省份粮食生产环节损耗较高,产后环节损失突出。如2019年河北省玉米收获环节损失达13.77亿斤。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传统种植模式有待更新升级,仓储设施布局不完善,重收不重管等储存意识不强等。

        不让农产品“漏撒”在“最先一公里”,需将节粮减损工作作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同时,进一步将农产品科学管理知识普及到广大种植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重收又重管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种植户的收益最大化,真正做到颗粒归仓。

        (新华社客户端4.9 席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