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早在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就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议标志着《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本次职工医保改革主要有4个方面变化,包括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可以给家属使用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对普通参保者形成的首要印象,是医保卡里的钱变少了。
我国职工医保包括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个部分。改革前个人缴纳的职工医保费为本人工资的2%,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为工资的6%,其中30%,即工资的1.8%划入个人账户,其余60%划入统筹账户。本次改革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意味着个人账户也就是个人医保卡中的钱减少了接近一半。
看上去钱少了,一定是坏事吗?这就涉及改革的另一项内容,即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改革前个人账户里面的钱虽然更多,但是门诊费用全部由个人账户资金支付;改革后,门诊费用至少有50%可以通过统筹账户基金报销。对于个人账户资金存在结余的参保者,由于账户中资金仅能用于医疗支出,本次改革也只是将账户中的钱换了一个地方存放,留待有医疗支出时使用;对于门诊费用负担较重,个人账户资金无法覆盖的多数慢性病患者,改革后通过门诊报销,将会减轻个人门诊费用负担。
门诊费用负担的下降还有助于鼓励患者在门诊就诊,避免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和过度使用住院医疗服务,既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福利。
此外,本次医保改革还有一个重大意义的改变,即一人参保全家看病。允许本人的个人账户资金为家庭成员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将“个人账户”转变为了“家庭账户”,实现了个人账户资金的“家庭共济”。
这也将带来新课题——探索实现门诊异地就医结算和完善门诊医保付费机制等内容。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性强,许多家庭的成员分散在多地,只有实现门诊异地就医结算,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账户的“家庭共济”。门诊报销范围的扩大将会增加门诊医疗服务中的“道德风险”,也需要通过完善付费机制,引导患者合理使用门诊医疗服务。
(《光明日报》4.12 张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