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4月06日 星期二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经费从哪里来

    《 文摘报 》( 2021年04月06日   06 版)

        吃饭穿衣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革命者也概莫能外。八年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仅军队人数就由抗战之初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百余万人,那么,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的?

        全民族抗战之初,八路军、新四军相当一部分经费来自国民党政府的拨款。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陕北主力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全军编制为三个师4.5万人,国民党政府据此拨发经费。在全民族抗战之初军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拨给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费,尚可维持部队所需。问题在于八路军、新四军发展迅速,到1938年10月,八路军人数达15.6万人、新四军2.5万人,到1940年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新四军发展到10万人。八路军、新四军总人数增加近10倍,但国民党政府仍按改编之初原编制拨发经费,40万八路军月经费70万元,人均不到两元,新四军以10万之众月经费13万余元,人均1.3元。这点经费对于八路军、新四军来说已是杯水车薪。为此,共产党方面一再要求增加编制和经费,可国民党方面不但一再拒绝,而且从1940年11月起,国民党方面停止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供给。

        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共方面的第二项经费来源是国内外捐款和共产国际的援助。募捐是全民族抗战之初八路军、新四军经费的重要来源。应当说,全民族抗战之初,这种自愿与带有某种强迫性的摊派,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募集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与物资。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共成立之后,共产国际一直提供经济上的帮助。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给中国共产党的经费援助自然中止。

        税收往往是一个政权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全民族抗战之初各抗日根据地的收入中,税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抗日根据地的税赋中,爱国公粮的征收最为重要。1941年之后,各抗日根据地加强了税收工作,如陕甘宁边区成立了税务总局,各县设立了税务局,公布了货物税修正条例、营业税条例,统一了税制,1941年的税收比1940年增加了3倍多,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0%,在财政收入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此外,发行公债亦是抗日根据地的一项财政收入,不过数量不是很多。

        1940年前,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虽然也很紧张,但总体来说尚可勉强维持。但是到了1940年年底,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发展迅速,由抗战之初的数万人发展到50万人之众,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系统和各种群众团体也健全起来,地方的脱产人员也随之增加。而蒋介石不但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还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严格限制与根据地的货物人员往来。这样一来,大后方和海外对根据地的资金物资援助也几乎被断绝。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提供的经费和海内外援助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国民党政府提供的军饷在内的外援的断绝,对根据地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尽量减轻根据地群众负担,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例如,陕甘宁边区各机关、部队、学校大生产运动后,不仅开荒种地,还建立起了各种副业,如养猪、做豆腐等,使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也大为减轻。经过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达到了毛泽东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

        (连载十五)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罗平汉主编 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