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被外界视为有核国家,但以色列长期秉持“核模糊”政策,尤其已被外界确认为“核武器摇篮”的迪莫纳反应堆一直“深藏功与名”,那里的布局几十年如一日。但据英国《卫报》2月18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个由17国专家组成的国际易裂变材料委员会(IPFM)通过卫星照片发现,迪莫纳一带突然新出现“神秘建筑”。
以色列研制核武器,西方国家都明里暗里提供过支持。就技术而言,“贡献”最大的要数法国。
1958年,大批法国专家来到以色列内格夫沙漠里的迪莫纳小镇,当时镇上的法国人一度多达2500人。在法国帮助下,以色列在沙漠里建起天然铀重水反应堆,合同额定功率为26兆瓦,但法国人后来发现其冷却回路的设计功率却超出数倍,显然是以色列人在建造中为方便日后“升级”而“留了一手”。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又帮助以色列建成核燃料后处理设施,总共6层,全部在地下,用于从反应堆核废料中分离核武器关键材料——钚。据第一个曝光以色列核计划的“吹哨人”瓦努努(前迪莫纳基地技术员)透露,后处理设施每年可分离近60公斤钚,意味着以色列每年可生产5-12枚核弹头。据估计,目前以色列拥有至少80枚核弹头。
美国一开始不支持以色列搞核武器,只在1955年提供一个与以色列“胃口”相去甚远的5兆瓦研究用反应堆,可它却在掌握以色列核武器计划确凿证据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卫报》2014年发表的《以色列核武器库的真相》一文中指出,“如果没有法国的帮助,以色列核武器永远不可能诞生。同样,没有西方国家集体包庇纵容,以色列也不可能具备现在的核能力。”
迪莫纳反应堆于1963年正式投产,设计使用寿命40年,但以色列舍不得按期关闭这个来之不易的“宝贝”,想方设法让其“寿终正寝”的时间从2003年推迟至2043年。此举招致许多争议,毕竟世界上许多“同龄”的反应堆多在运行40年后关停。现如今近60岁“高龄”的迪莫纳反应堆已是世界上现役年代最久的反应堆,如果真用上80年,其安全风险将很难控制。
2016年4月,以色列《国土报》披露超声波检测发现反应堆内部铝芯存在1537条裂缝。2019年6月,两名基地员工因辐射致癌发起赔偿诉讼,管理者最终承认反应堆存在放射性物质泄漏,此前以色列电视二台报道,已有数十名职工因罹患癌症病亡。实际上,无论迪莫纳反应堆发生安全事故、遭遇地震,或因以色列发展核武器挑动邻国神经招致导弹袭击,一旦反应堆爆炸,将会成为“切尔诺贝利第二”。
(《新民晚报》3.29 梁君 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