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30日   04 版)

      临床上,在脑梗的各种诱因中,颈动脉狭窄是最易被忽视的,但往往病情进展迅速。

      三成脑梗由此引起 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占到74%,其中约三成的脑梗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引起。

      颈动脉在入颅前由一支分为两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颈动脉分为两支的部位,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碎片容易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斑块聚集后就可导致血管变窄,临床上称之为“动脉硬化性狭窄”。若狭窄部位的斑块不稳定,发生脱落就会导致脑梗;时间一长,血管越来越窄,甚至完全阻碍血流通过,就可导致动脉完全闭塞,那么远端的颅内就没有血供了,从而导致更广泛的脑梗。

      总的来说,颈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有3个:一是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指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缺血缺氧);二是斑块产生的微栓子或斑块表面血栓脱落引起脑血管栓塞;三是斑块破裂导致的急性血管狭窄或闭塞。

      偏瘫和失语是主要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其临床表现主要来自于脑缺血,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脑缺血症状。

      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患侧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短暂性偏瘫、失明、单眼黑矇、失语、肢体麻木、无力等,一般多在1~2小时内恢复;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症状;其他脑缺血症状,如发生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可表现为思维模糊、体位性眩晕、双目失明、共济失调(指人体姿势和运动发生的协调障碍)、头晕、眩晕等症状。

      无症状比较安全吗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病情轻重,我们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四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②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③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④完全闭塞:动脉内径缩小>99%。

      二是根据有无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6个月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和无症状性(6个月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无症状,不意味着平安无事。一旦发生斑块脱落致脑梗,其后果不会比颈动脉狭窄有症状者好。因此,临床上对无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者,也主张实行外科干预。

      如何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对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建议:①颈动脉狭窄<50%,推荐非手术治疗;②颈动脉狭窄50%~69%,优先考虑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当患者接受该手术的风险较高时,则优先考虑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③颈动脉狭窄70%~99%,无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和表现,都推荐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④颈动脉完全闭塞时,考虑到再次开通颈动脉带来的脑血管再灌注损伤,推荐非手术治疗。

      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建议:①颈动脉狭窄<60%,推荐非手术治疗;②颈动脉狭窄60%~99%,优先考虑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当患者接受该手术的风险较高时,可考虑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③颈动脉完全闭塞时,推荐保守治疗。

      (《北京日报》3.17 舒畅 陈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