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里,都行走着“拍照大军”,他们有的专注于拍摄展品,少数则充当照片里的模特,将展厅作为自己的“摄影棚”,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感。拍照这件事儿虽然无可厚非,却也不能忘记了秩序和礼仪。
上海明圆美术馆原副馆长陈君达认为,拍摄珍贵展品照片留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一般在博物馆参观时,看到重要的、有特色的展品就会用手机拍下来,一方面是一种纪念,另一方面也是记录,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资料。”
不过,陈君达也表示在观展中常遇到有人带着“长枪短炮”在某件作品前长久停留拍摄,让周围的观众感到无奈。“去年我参观故宫的紫禁城建城六百年展览,现场有太多拍照的人,还有的人举着直播中的手机走来走去,旁若无人地对镜头拍摄到的内容进行并不那么专业的讲解,让展厅里有些混乱。”
如果说古代文物展里的拍照者主要是拍展品,那么当代艺术展里“拍自己”的观众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奉上我的实地探测拍照攻略:推荐大家穿白色衣服,不撞色,就算你是拍照小白也容易出片!”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红经常推出打卡拍照指南,在他们的攻略里,艺术展览成为绝佳的拍照背景板,拍照的核心是怎么拍最好看,“美术馆穿搭”“美术馆妆容”“美术馆滤镜”等都是重点探讨话题。美术馆富有设计感的内部空间、布光以及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成为吸引他们拍照的关键。
“麻烦您让让,我拍照呢!”观众晓飞称,每次遇到网红拍照时都只能中断参观的线路,最怕遇到在某件作品前一套一套换衣服的人,“他们占着最佳位置,明明自己不关心作品,却让其他人没法靠近看。”
“对于一些干扰参观秩序,引起观众反感的行为,展览方有权制止。”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表示,展馆对于参观的文明礼仪应进行必要的规范,对展厅内观众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行为,例如直播活动,应要求其事先向展馆申请,在得到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场馆对参观者拍照持开放态度,只要遵循场馆要求,不开闪光灯、不影响其他人即可。
(《北京日报》3.18 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