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专家对“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原则的权威解析,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会否加剧“就业难”
当前,不少企业和单位都将35岁作为招聘招考的年龄上限。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人数增加,腾出的岗位减少。有些人担心,供给结构变化叠加“35岁+”职场困境,会不会令今后找工作更难?
“静态地看,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劳动力供给增加,自然腾退的岗位减少,‘一增一减’,就业市场将面临现实冲击。但这种冲击是有限可控的,对年轻人的就业‘挤压’不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连续8年下降,平均每年减少超300万人,且降幅还在加大。”莫荣分析,按照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的速度,每年因延迟退休而多出来的劳动力不会太多,甚至会被每年减少的劳动力相抵消。不过,多位专家认为,短期内,大龄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养老金领取个人会吃亏吗
一些人认为,延迟退休会使养老保险缴纳数额更多、时间更长,但领取的时间变短,相当于少拿钱,会吃亏。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说,延迟退休后,劳动者除了增加工资收入,也会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个人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会记入其个人账户,如果参保人不幸较早去世,个人账户余额是可以被继承的。从经济利益上算不受损,能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会否影响老人帮子女带孩子
延迟退休后会使老年人继续留在工作岗位。有人担忧,这是否会导致年轻人生育孩子没人带,间接影响生育意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我国老年人在照顾家庭、照看孙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婚育阶段的女性没老人帮忙、经济条件有限,可能就要辞职在家带孩子。
“不过,延迟退休采取渐进式改革,节奏总体平缓,对家庭照料影响不会太大。”孙洁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完善幼儿养育等政策和产假制度,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专家表示,实施延迟退休的同时,应抓紧细化落实举措,切实解决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经济参考报》3.22 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