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23日   02 版)

        治理小作坊要有大动作

        江苏省今年将在全省培育300个“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并将其列入省民生实事项目。由于历史原因和消费环境的变化,极少数小作坊或因知识技能不足无法保证食品生产安全,或因基础条件不够无法落实食品生产安全,当然也不排除无良商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次大动作,不因问题多而放任不管,也不因难度大而回避矛盾,而是主动作为,通过树立典型,以评促管,优胜劣汰,让“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小作坊之所以还能存在,一方面是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地方“名特优”食品大都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风味、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让其成为经久不衰的“非遗”。这是人们记得住乡愁的好品味,勤劳致富的好手艺,也是地方不花钱的好宣传。

        (《瞭望》3.15 李广春)

        “游客不消费上征信”?

        3月14日,媒体刊发报道披露云南旅游低价团中存在的乱象,有导游威逼利诱游客消费,称“不消费会影响征信”,数据会上传到云南省旅游系统。3月15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回应称,严厉查处涉及低价游的8家企业和5名个人,并全面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回头看”。

        “游客不消费上征信”事件堪称旅游界的经典讽刺剧。暗访视频显示,除了骂不消费的游客为“搅屎棍”“做人没底线”外,涉事导游还编造了“游客不消费纳入征信”“低价游系龙头企业赞助”等一系列低级谎言,并一本正经地表示,游客买东西是一面镜子,你是人是神是魔是鬼,还是魑魅魍魉,照得清清楚楚。相关部门与其被动处理投诉,不如主动出击,记者一次暗访就能调查出如此疯狂的强迫购物乱象,或许已足够说明问题。

        (金羊网 3.16 陈广江)

        果蔬农残速检应市场全覆盖

        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底是沃柑的采摘季,为防止腐烂,果商会将部分沃柑经过抑菌农药浸泡或喷洒后再推向市场。近日,有业内人士向媒体爆料称,在沃柑的主要产区广西南宁武鸣区,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而泡药后的安全间隔期更是被各方长期忽视。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市场、大型超市里,相关部门或市场管理方为消费者提供了果蔬农残自助免费速检设施,不但深受消费者欢迎,更是给果蔬农残违规行为设置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尽早将此事纳入工作日程,让这种最接地气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实现市场全覆盖。

        (《羊城晚报》3.17 马涤明)

        “大V”探店实为虚假宣传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众多“大V”探店视频。有业内人士爆料:这些探店点评与视频暗藏猫腻,比如,“现场对接暗号——购买团购券——商家现场返现——按商家需求点评”这一串操作要求,竟是涉嫌从事“刷单炒信”业务的公司给“消费达人”等“大V”们布置的“探店刷单”作业。

        “招募茶艺体验,时间周三至周日,两人一组,要求点评账号5至7级,照片加滤镜。”记者看到,在名为“作业群”的微信群中,该公司工作人员以群主身份向群内的“消费达人”发布“探店”信息,“消费达人”则通过抢单的方式领取任务,而这些所谓的“消费达人”基本都是大众点评的高星级用户,其中不乏粉丝上万的网红。完成“作业”后,他们便可以在群里领取商家返还的消费费用和刷单酬金。这种与商家事先协议好的消费和评价行为,实为虚假消费、虚假宣传行为。

        (《文汇报》3.15 张天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