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公共政策的中国经验:调适性治理

    《 文摘报 》( 2021年03月23日   06 版)

        在中国的长期历史中,每逢大的王朝更替之后,便会有一次大的政策调适,以此来解决相应的公共问题。中国调适治理的公共政策体系,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理。调理是指政府理顺不同产业和人群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状态。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农业轻徭薄赋,甚至颁布劝农诏书,重视农业发展,对商业进行抑制,收取重税,采取盐铁官营,对从商者采取政治任职限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历朝历代。

        二是调节。调节是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平衡的状态进行调整,以到达相对平衡的状态。小农经济的天性决定了其脆弱性,而土地兼并则会加速其贫困化。针对土地兼并造成的贫富差距,统治者进行调节,实行抑制兼并和限田政策,甚至强行迁徙豪家大族,限制土地和奴婢数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激化。

        三是调养。调养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减轻民众的压力,使之休养生息,得以自我生存,这就是所谓的养民政策。

        四是调教。调教指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教育,让人达到生产和治理所需要的状态。在中国文化看来,人不可能自然成人,需要加以调教,学而知之。政府推行儒家学说便在于教人成人,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得以有序运转。

        五是调整。调整是指政府面对经济社会矛盾,实行重大政策的改变,以克服和避免矛盾引发的危机,将经济社会引入正常状态。如明朝前期延续唐宋以来的“两税法”,之后因为计算十分复杂,给财政征收带来不便,便进行调整,逐步推行“一条鞭法”。在中国历史上,到王朝中期,由于矛盾增多,统治者经常会通过改革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所谓的“王朝中兴”。

        六是调换。调换是由于重大危机难以自我克服,通过王朝更替,全面更新政策,使得国家治理重新回到正常状态。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徐勇 李旻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