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2月11日 星期四

    老舍的世界与世界的老舍

    《 文摘报 》( 2021年02月11日   03 版)

      老舍不仅在英国、新加坡、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留下了亲切而富有影响力的足迹,其作品也因鲜明的民族性、现代性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走进英美世界

      老舍是较早走出国门的作家。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他用小说《二马》告诉中国读者英国人和伦敦的形象,伦敦也因这位中国作家的到来而永远记住了他:2003年,英国遗产委员会为老舍位于伦敦圣詹姆斯花园路的故居镶上陶瓷制成的蓝牌子,上面写着“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作为永久的纪念。

      在伦敦期间,老舍帮助艾支顿翻译《金瓶梅》,在东方学院做“唐代的爱情小说”讲演,编写了一套在世界上广为流行的汉语教材《言语声片》……伦敦于1946年出版了伊文·金英译本《骆驼祥子》,开始了老舍作品在英国传播的历程。

      老舍在海外的传播以英国为起始,但在英国并未兴起“老舍热”。世界“老舍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39年,翻译家高克毅首次把老舍介绍到美国文学界。1944年,翻译家王际真首次把老舍小说翻译到美国。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老舍赴美国讲学,提高了其人其作在美国的知名度。伊·文金翻译的英译本《骆驼祥子》1945年在美国出版后,次年即再版,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畅销书。

      在日本苏联形成热潮

      第二次世界“老舍热”以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苏联为主体。日本是世界传播老舍作品最早的国家之一,1939年就有《大悲寺外》的日译本问世。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老舍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形成热潮,一大批小说、戏剧作品被译成日文出版,并有《老舍论》《老舍年谱》等一批高质量论著问世。

      在苏联,20世纪50年代老舍的三次访问,使他成为当时最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短短几年,苏联共出版了近30部老舍作品,包括1953年的《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选》。大批翻译著作带来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据统计,仅1953年至80年代末的30多年间,苏联共发表、出版了老舍研究论文、论著约120篇(部)。

      世界第三次“老舍热”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兴起的。当时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约80余篇,显示出“老舍热”的特点:一是对老舍人格精神的赞赏和对老舍的悼念;二是对老舍文学思想、创作道路的综合研究以及对《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的评论。

      广泛传播 大放异彩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兴起了第四次世界“老舍热”,涉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骆驼祥子》为例,形成了多达20余种不同的文字译本,仅日译本就有10种以上。而且,研究队伍扩大,成果丰富多彩。日本发表有关老舍的论文、小传、年表、访谈等文章400余篇,出版老舍年谱10余种。资深专家伊藤敬一还首倡“老舍学”。此外,美国有王德威的博士论文《现实主义叙述的可能性——茅盾和老舍的早期小说研究》,德国有凯茜对老舍作品女性形象的研究,法国有保罗·巴迪对老舍小说的文化史、风俗史的探讨。

      戏剧演出带火老舍作品

      新世纪以来,世界“老舍热”呈现了老舍作品改编与演出的新景观。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即将《骆驼祥子》改编成名为《一个名叫骆驼的人》的广播剧在东京电台广播,使得祥子、小福子的名字家喻户晓。1980年,《茶馆》赴西德、法国、瑞士进行了为期50天,巡回15个城市的访问演出,掀起了欧洲“《茶馆》热”,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2002年11月,京剧《骆驼祥子》在日本演出7场,场场爆满;2015年9月,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意大利巡演,受到意大利广大观众热烈好评。新世纪以来,《茶馆》的魅力在欧美国家经久不衰。

      (《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谢昭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