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2月11日 星期四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先要重塑信仰

    《 文摘报 》( 2021年02月11日   07 版)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最早来自某高校一位教授的话,说的是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有三大特征:一是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他们往往具有伪崇高性,擅长运用所谓“精致”的外衣和娴熟的手段,使利己的目的不被他人察觉。二是逐利理性与自我利益最大化,他们对权力的贪婪、名誉的占有、金钱的攫取不遗余力,有的人身上笼罩着权力的光环、名誉的花环和金钱的魅影,形象看起来“高大完美”。三是公共责任心缺失与共同体意识淡漠,以实现自我“理想”为终极目标,他们善于伪装自己,刻意隐藏真相,追求短期回报,甚至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方面,在于信仰缺失。精致利己主义者看起来“小心谨慎”,他们的策略是“左右逢源”,目标是“自我实现”,方针是“追求短期回报”,这就是所谓的“精致”。

      另一方面,在于知行脱节。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几乎个个爱憎分明,人人良知充盈。一旦名利诱惑或者机会来临,有些看起来义正词严的人就会秘密转身、露出原形。譬如,讽刺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等等。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先要重塑信仰。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我们每个人有一个足够长远的时间观和足够全面的世界观,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实现更饱满、更丰盈的人生。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化道德约束。不利他,无以利己。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管理规定、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也要通过宣传报道、创建活动和社会舆论等形成道德约束,鼓励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前线》2021年第2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