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千年前的乐团在这座洞窟中永生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30日   05 版)

        云冈石窟第十二窟中的天宫伎乐形象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今十里河)北岸。北魏旧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主要洞窟有45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余年。北魏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都留在了云冈石窟中。它涵盖了北魏的宗教、文化、历史、建筑、艺术、民俗等,可谓“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

        今云冈第16至20窟,被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开山之作。此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热潮。

        云冈石窟第12窟是一个廊柱式殿堂窟,俗称“音乐窟”,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这一洞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中期工程,以其恢宏壮丽的伎乐雕刻、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后室。洞窟中不仅有佛造像,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在前室的壁面和顶部有大量天宫伎乐形象,天宫伎乐手持各种民族乐器,宛若一支乐团。

        乐团的乐器共分14种,大致可分为三类: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千年的岁月里,鼓乐齐鸣、琴瑟相和的北魏梵声,彩带飘飞、舞姿曼妙的歌舞飞天,一直在古都大同的星空低旋回响。这座洞窟可谓是中国音乐史上弥足珍贵的绝版遗存。

        有趣的是,洞窟中雕刻的不仅有中国的音乐、舞蹈形象,还有西方的乐器。这支1500年前的乐团,充分体现当时的北魏是一个极其开放的时代。

        此外,云冈第5窟即“大佛窟”,是云冈石窟保存造像较多的洞窟之一。佛像高大巍峨,是云冈石窟最高的造像。第6窟是云冈石窟雕刻设计最精细、内容最丰富、造像最繁多的洞窟,被称为“第一伟窟”。举目四周环视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是一个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解放日报》1.8 陈俊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