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早饱”原因知多少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26日   04 版)

      吃一点就饱,在医学上称为“早饱”。这类患者再进食多一点点就会上腹胀闷不适,甚至上腹胀痛、堵塞,只能少量进食。早饱并不是因为胃变小了,而是常见于各种慢性胃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消化不良。参与消化的脏器有很多,胃、肠、肝、胆、胰都是重要消化器官,会影响消化功能,当消化不良时就会发生早饱。如慢性胃炎患者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或因胃动力不足,会影响胃的功能从而造成消化不良;肝、胰会分泌多种消化酶及胆汁参与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当肝、胰病变时消化酶、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消化功能;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无器质性病变,但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当情绪不良时就会影响肝胆胰胃等分泌消化酶和胆汁并且会影响胃的动力。发生全身性疾病时,也会影响到消化器官的功能,而影响消化功能。

      胃动力减退。胃蠕动减弱时,会影响食物在胃内研磨搅拌,影响食物分解消化;胃内食物排空减缓,胃内食物潴留。

      除了各种胃病,其他脏器及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胃动力障碍而发生早饱。例如糖尿病长期血糖增高,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而导致胃潴留,使患者上腹胀闷、早饱。

      此外,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进食后胃底可舒张来容纳食物,如这个功能下降就会出现少量进食后即有饱腹感)、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对各种刺激如冷、热、酸、辣、膨胀等等特别敏感,导致强烈不适感)、饱腹阈值下降(多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等)、社会心理因素(如个性异常、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社会关系紧张)等都会引起早饱。

      总之,早饱的原因很多,具体病因还需就医检查。

      (《人民政协报》1.20 王伯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