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展品中有不少铜镜,经过岁月的氧化后,镜面看起来已经十分模糊。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疑问:古人用这样的镜子,真能照清楚容颜吗?其实,古代的铜镜照影效果虽然不如玻璃镜,却也能将鬓发眉梢照得十分清楚。否则就不会流传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动人诗句了。
古人是如何提亮铜镜的,这在展览中也能找到答案。一面铜镜在铸造完成后经过简单的刮磨就能获得一定映照的效果,但要光亮得“毛发毕现”,还需要关键的一道处理工序——用锡、铅或汞的成分将镜面打磨致光,习惯上将镜面加工称为“磨镜”或“开镜”。明代刘基所著《多能鄙事》记载,制作磨镜药所需:“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铁(即锡,一钱)、鹿角灰(一钱)。”铜镜打磨一次至少可用半年之久。在唐传奇小说里,就经常出现以铜镜养护为职业的磨镜人。
(《北京晚报》1.6 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