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给兵马俑拍照的人”登上热搜,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赵震。
他守着秦俑
1997年至今,赵震在博物院工作了20多年。一尊尊兵马俑的“证件照”多出自他手。
每一尊兵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档案。所有文物档案的总和叫文物总账。它像一个户口本,家里添丁进口都要补充更新。每一尊俑的保存现状、是否经过修复、是否参加外展、是否有新俑出土,都要重新记录。
赵震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要给兵马俑的文物总账做新的补充。通俗的说,就是给兵马俑们拍摄身份证照片。
一号坑的兵马俑之间距离极近,只有30~40cm。为了保护文物,冬日严寒只能穿薄薄的衣服,仅在腰上贴一圈暖宝宝。为了不刮到秦俑,臃肿的摄影背心早已成为下坑的着装“禁忌”;相机包不能携带,只有把电池放在最贴身的地方,用体温来保持工作状态。
夏天同样不好受,赵震说一号坑就是“减肥培训班”,一整天拍下来,出汗多到像洗了澡。为兵马俑拍摄证件照不单单只有正面,侧面、发髻、鞋子......所有的细节都要拍摄到位,为了完整拍摄一尊秦俑的不同角度,赵震蹲着、趴下、起立、不停地走动……拍摄一尊俑用时至少一小时。一号坑身份证拍摄完毕,赵震瘦了12斤。
日复一日,赵震觉得工作枯燥么?他说一点也不,“我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我会让所有摄影师羡慕嫉妒”。这份喜悦溢于言表。
秦俑也守着他
赵震会称呼秦俑为“爷”,是尊敬也是亲切。拍摄过程中,四目相对,兵马俑仿佛在呼吸。赵震还会和“爷”互动:“爷现在光不错,咱们保持住再来几张。”
每年兵马俑都会“复活”一次。所谓的复活,是光与影的功劳。铅灰色的文物在阳光下瞬间变得流光溢彩,如获新生。
秦俑坑严禁使用闪光灯,到了十二月末,自然天光特有的角度洒在兵马俑脸上,铅灰色的面庞在映照下变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为了等待每年的“复活”,赵震十二月底会去蹲坑。从下午两点到太阳西落,哪怕一年只能拍出两张这样的片子,他都觉得非常值得。
2200年的兵马俑,在赵震眼里,不是老爷爷,更像是20多岁的蓬勃少年。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他发了一条微博,祝福永远年轻的秦俑,青年节快乐。
这些“少年”千人千面,在赵震的镜头下,特色更加清晰明显:有小圆脸、国字脸、还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他们姿态各异:有的目光坚定,有的神色轻松。他们是独特的个体,又是气势磅礴的群像。等身的兵马俑,和人一样高大。通过镜头,四目相对,他们仿佛活过来了,血肉丰沛,呼吸均匀、情感饱满。
赵震在社交媒体上的头像是兵马俑的侧脸,眉目英挺,线条流畅,轮廓清晰。这是东方男子特有的男人味和精气神,是祖先特有的精神面貌,特别美。
赵震的微信名叫“守陵人”。他妻子开玩笑说,那我也改名叫守陵人家属。其实,赵震妻子也是他的“特别摄影助理”,有时候助手不够,妻子会帮着拿笔记本和电池。无法进入文物区,妻子就远远在文物区外面看着他。
其实,秦俑们也守着赵震。起初本不打算参加《国家宝藏》的赵震,因为妻子的一句话,坚定了决心。她说:“你背后有800多个爷撑着呢,怕什么!”这才有如今赵震站在《国家宝藏》的舞台,向亿万观众与网友讲述自己与国宝的故事。
(央广网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