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自2021年1月1日起,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要求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此前,多起毕业论文代写、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此时正值大四学生毕业论文开题高峰,《办法》出台将给毕业生论文写作带来哪些影响,又将如何推动高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把好毕业出口质量?
在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名梁发现,“毕业生为了追求低查重率,反复修改语言表达和段落顺序,造成论文欠缺逻辑性,经常出现‘面目可憎’的现象。另外,还有毕业生在写作过程中主观编写调查数据、杜撰应用文献等,这些隐性问题难以明确界定为学术不端的范畴,给论文写作造假带来可乘之机”。
对此,《办法》强调,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将对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合格性”考察。
(光明网2021.1.8 杨飒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