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青年公职人员贪腐新动向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12日   01 版)

      近期披露的不少违纪违法案例中,“80后”“90后”字眼引人关注。少数青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呈现出小官大腐、急于兑现、利用技术犯罪、“独狼式”腐败等特点,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存在组织监管失察、机制运转失守等弊端,突显扎紧扎牢制度笼子、进一步完善健全“不能腐”制度环境的紧迫性。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1995—2018)》,通过对23年来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发现,35岁至4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呈现出“初犯”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20岁。

      年龄尚小、在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个别青年公职人员的腐化堕落令人痛惜。调查显示,落马青年干部多将贪腐资金用于日常享乐,热衷虚荣攀比。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委监委一项统计显示,此前查处的173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中,“80后”青年干部53人,占严重违纪违法总人数30.6%。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徐瑞函认为,这反映出个别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从“校门”到“机关门”,缺少严格的自我约束。“有的青年干部过于强调自我,出现违纪苗头后,虽经提醒,仍不愿正确认识问题,甚至一意孤行”。

      作风问题无小事,必须从每一个干部的起跑线上抓起。专家建议,在选人上严把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守好用人关,及时跟踪年轻公职人员的思想动态,不能使其滋生“年轻有为就‘年轻妄为’心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权力只要不受监督,就免不了有人要铤而走险,不论年龄大小。”做好“教育干部”这篇大文章,重点放在构建“不能腐”的制度环境。

      (《瞭望》2020年第51期 管建涛 闫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