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的历史剧《大秦赋》热播。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一些场景和服饰贴近秦代的历史,古代礼仪也都细致地呈现。“剧中很多器物道具准备得特别用心。”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博士赵运涛评价。
一些场景还原了历史典故。比如,有一幕场景:在东周君开门向秦人投降之时,嘴里含了一块玉。不少人觉得奇怪:此时为何口中含玉?其实,在历史上,这称为“面缚衔璧”,古人以此来表示投降,更多地为国君所为。
《左传》就记载了春秋时期“面缚衔璧”的故事,此后的晋代、宋代等都有类似记载,“面缚衔璧”成为投降的礼仪。在史学家看来,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神器,将它送给胜利者,代表卑颜屈膝求和之意,意味着国家天命的一种转移。
在古人眼中,出城投降的国君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死之人,他们一般两手反绑衔璧。而失败的大臣,跟随投降的君主,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穿上特制的丧服。胜利的君主采用“释其缚、受其璧”等方式,解掉投降君主的绳索、拿下玉璧,相当于给投降者一次重生的机会,以此显示自身的仁德。
(《解放日报》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