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09日 星期六

    请远离“滤镜焦虑”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09日   06 版)

        “滤镜焦虑”是一种因科技进步带来的全新的心理问题,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群体——她们是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一代人。

        对这个群体来说,上传每一张照片都有神圣的仪式感。如今的修图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对美的需求,比如面部美容、瘦脸瘦身、增高拉伸、多种滤镜,甚至还可以增肌瘦腹、单眼皮变成双眼皮等,应有尽有。以前要花大价钱在美容医院开刀动骨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轻而易举就能利用软件实现。

        变美如此简便,契合了人们的爱美之心,因此各种自带美颜相机的手机大行其道,让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头,瞬间能让自己以想象中最完美的形象出现。如果这样还有小瑕疵,那也不要紧,后期的二次修图同样对用户十分友好。一来二去,用户已经习惯成自然。对一些人来说,上传自然和未经处理的照片简直无法想象。最近英国一项针对年轻女性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人在上传自拍像前会对照片进行各种美化处理。

        然而生活终归是在滤镜前的。美图软件效果越好,和未经处理的生图之间的反差就越大。英国的研究发现,接近40%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她们对现实中的自己不能像网上形象那样光彩照人而感到苦恼。与此同时,当一些女性浏览社交媒体看到别人与网红精致完美的脸庞和身材时,又会自惭形秽,甚至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

        随着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扩大,这种“滤镜焦虑”甚至有向低龄化渗透的趋势。有家长反映,五六岁的孩子在看到网上的照片后,就开始对自己外表感到不满。孩子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化妆辅导,称不喜欢自己未经化妆过的脸,还希望改变头发的颜色。这种越来越轻易地自我否定,是“滤镜焦虑”最普遍的表现,也是网上攀比文化危险性的体现。

        越来越多见的“滤镜焦虑”让女性心理健康面临新的威胁。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路径,一是鼓励人们多发天然去雕饰的生图;二是如果发经过美图软件处理过的图片,那么最好标注出来。

        在图片类社交媒体“照片墙”(Instagram)上,就有人发起了标签为“不加滤镜”的话题,呼吁人们不要依赖各种滤镜和修图美容软件,能有更多人欣赏自然产生的美。爱美本身没错,但如果给人的自信心带来损伤,甚至造成精神压力,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瞭望东方周刊》2020年第26期 王亚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