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国内多份文学年度榜单相继出炉,盘点已经过去的2020年。
《收获》年度文学榜,上海作家程小莹写下的15万字的《张文宏医生》被列入长篇非虚构榜。“这部作品写得非常质朴,几乎没有什么抒情或渲染,但读来却有恰到好处的质感。这种质朴行文与张文宏的公众印象尤为匹配,和他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言行吻合。”在评论家潘凯雄看来,从《钟南山:苍生在上》到《一个志愿者的抗疫实录》,再到新鲜出炉的《张文宏医生》,文学都没有缺席,“面对关切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题材、重要人物,长篇纪实文学创作的快速反应和艺术呈现,体现了作家和出版人应有的职责使命”。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袁敏的《燃灯者》系列专栏的叙述对象是时代楷模,但没有落入单一拔高的叙事模式,而是立足于乡村教育和教育扶贫,并作出独到解读,颇具分量。
平民与英雄,历史与当下,交织出人间烟火与世道人心的纷繁滋味。无论是王安忆的《一把刀,千个字》、迟子建的《烟火漫卷》,还是王松的《烟火》等作品,在不同榜单里数次“上榜”,以有温度的书写打动人心。
以《一把刀,千个字》为例,不同地域间的舌尖美味,开阔出另一番融汇天地与自然体悟的精妙世界,淮扬菜仅是一个引子,它们悄无声息推动着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逻辑。“王安忆真诚而锐利地来叩问、思考、辩证、描述,在革命、理想、信仰与油盐酱醋、请客吃饭、人间烟火的张力中推进叙述。”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张新颖评价,这部作品再次证明她创造力的历久弥新,也向虚浮嘈杂的现实提示文学铭刻的庄重和深沉。
“有人在看完《烟火漫卷》后,特别想来哈尔滨看看。读者能够被这样的人间烟火感染,我觉得自己没有浪费笔墨。”在疫情阴云中完成创作,迟子建曾如是感慨。
《烟火漫卷》描写了榆樱院中几个家庭相互交错的人生,光明与阴暗、正义与邪恶、大方与算计、放纵与责任,矛盾而纠结地共存于个体之上,也成为心灵激荡的内存原因和动力。评论家张莉认为这正体现了“烟火美学”——在寒冷的世界里燃起“温暖篝火”,在凉薄的天地间构建“有情天地”,写出普通人强劲而有韧性地“活着”。
《烟火》则从老城北门外“侯家后”胡同讲起,时间跨度百余年,拔火罐儿的老瘪、刨鸡毛掸子的王麻秆儿、狗不理包子铺的高掌柜等小人物,获得了近似于英雄的史诗感,《烟火》中也绵延出引人入胜的“江湖”味道。
烟火气并不意味着一味沉醉于鸡毛蒜皮,更多作品凸显了艺术处理上的创新。《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上,郑执的《森中有林》以平常心和敏锐眼去处置现实百态,将东北故事讲出新意。邵丽的《黄河故事》跳出了家族史书写的惯性模式,勾勒出女性自立自强的命运史,其叙述语调的生活化和平实性带来了艺术技法的“陌生性”,令人耳目一新。
(《文汇报》2020.12.29 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