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偏高会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引起肾脏的损害,因此老年人血压不能超过140/9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数值,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压,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
临床上,对老年人的降压要求并不固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诊断。很多老年患者身体衰弱,或者已经存在明显的颈动脉、脑血管狭窄症状,只能暂时放宽血压标准(≤150/90毫米汞柱),待患者病情减轻,身体状况稳定时再进一步实施降压措施,降至合理范围(140/90毫米汞柱)。
此外,一部分老年患者从青壮年时期起就患有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压不宜降得过急、过低,以免引起低灌注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通过支架等治疗手段解决血管狭窄之后,可考虑继续降压。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后,高压达标而低压偏低时,血压不建议再降低,以免心脏等重要器官因为血压过低而供血不足。
(《中国家庭报》2020.12.24 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