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

    追问新冠病毒变异

    《 文摘报 》( 2021年01月07日   02 版)

      2020年12月1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一种变异新冠病毒正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蔓延,传播速度比原先发现的病毒快70%。23日,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说,继前述发现的一种变异新冠病毒后,英国发现另一种变异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是通过病毒表面的一种S刺突蛋白与人体负责控制血压的ACE2蛋白结合,从而入侵人体。19日宣布发生在英国的新冠病毒突变位点是S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中的关键氨基酸N501Y突变,该突变使易感性增强。形象地说,就是新冠病毒的手(S蛋白)的其中一个手指头(RBD)能打开细胞的指纹锁(ACE2),而现在这个手指头(RBD)发生了变异,打开细胞的指纹锁(ACE2)更容易了。

      在某种意义上,新冠病毒的变异在“意料之中”。例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称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发生了变异——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与以往发生的新冠病毒变异相比,19日宣布的变异之所以引起公众恐慌,是因为变异病毒传播速度极快。根据英国相关部门数学模型推演,变异新冠病毒传播率提高了70%。

      疫苗被认为是全球有效控制甚至终结疫情的重要手段。但对变异新冠病毒来说,公众对现有疫苗的效果心存疑虑。对此,多国研究人员的观点较为一致:新冠病毒变异暂未影响疫苗接种效果。至于病毒什么时候可能突变出对疫苗免疫的毒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没有自然选择就没有病毒进化。同样,没有疫苗的压力,也基本不能自然筛选出对疫苗无效的病毒变异毒株。19日宣布的变异毒株最早出现在9月,远早于疫苗接种,目前发生对疫苗无效的变异可能性不大。迄今在试验中被证明有效的疫苗,只有在上市后才可能因为疫苗压力,筛选出对疫苗无效的突变。

      (《瞭望》2020年第52期 扈永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