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批“科学探索奖”名单出炉,50位科学家获此奖励,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最年轻的仅30岁。纵览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比如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技术、前沿交叉。
当前,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我们熟知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诸如蒸汽机、电灯、火车等,都是在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从而推动西方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此次获奖的50位研究者本人及其研究方向都极具潜力,他们在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路途上展现出极其坚定的科研志向。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年轻人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研究模式,才能取得更显著的研究成果。2016年拉斯克医学特别成就奖获得者布鲁斯·阿尔伯茨教授曾说:“年轻人不该被数量化,他们更应该去创造独特的、高质量的创新。着眼于长期突破,而非短期目标。”
我们所熟知的电灯这一重大发明,是爱迪生在32岁时试验成功的;爱因斯坦26岁提出光电效应理论,以此获得诺贝尔奖,3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震惊全世界。牛顿发明微积分时仅22岁,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是30岁和34岁。可以说,年轻时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学术成果迸发的最佳时间。
因此,对年轻科学家早期科学研究的鼓励尤为重要。以“科学探索”为名的相关奖项的开设,正是对科学家本人及其发展方向的未来做出的无限评估,是对年轻科学工作者们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鼓励。
(光明网 王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