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新提法引人关注,预示着接下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即“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这是中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也是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又一次调整。从表述上来看,一方面将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并列;另一方面,描述供给侧改革时用的是“扭住”,而需求侧改革用的是“同时注重”,两者的主次地位还是略有不同。
这一调整的大背景,一方面延续了此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另一方面,又与受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下滑明显有关。中央此前曾据此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改革的布局,算是打造“两个循环”格局的具体举措。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供需改革的目标是达至“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一方面要解决“平衡”的问题,这是针对存量部分,主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另一方面要解决“更高水平”的问题,即需求的增量部分,这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
针对存量部分,政治局会议给出了解决的路径,即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这是供给侧改革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但疫情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堵点、新的短板,以及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贯通问题。随着疫情因素的减退和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料会得到解决。
增量部分则相对棘手,因为要解决一些老生常谈但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扩大需求主要靠扩大消费,这一方面要增加民众的收入,让他们有钱可花;另一方面要提高保障水平,让他们有钱敢花,不用因担心后路把钱全部存起来。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投入,因为这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利。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47期 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