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自主创新是立足世界之本

    《 文摘报 》( 2020年12月03日   05 版)

        邢 继

        “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在核电站建设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节点。”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华龙一号’将是世界上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之一。”“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我们正签核电协议,福岛核电事故发生了”

        2011年3月11日这一天,改写了全世界关于核电安全的标准。

        那天下午,日本时间14时46分,日本遭遇里氏9.0级大地震,海啸卷起超过14米的海浪,以不可抵挡之势淹没了福岛第一核电厂的防御设施。“当天,我正在北京参加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核电技术的签约仪式,现场都是核电行业的人,立即就开始担心日本核电站的安危。”邢继回忆说。

        福岛核事故举世震惊,全球原本高速发展的核电快车几乎同时“刹车”。我国的反应非常迅速,3月16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对全国核电站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全面审查在建核电厂,暂停审批新上项目。国家核安全局在下达的《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中,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

        邢继说:“我当时想的是如何尽快地把团队从迷茫失落的氛围中拉出来,拿出安全标准更高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后来的‘华龙一号’。”

        “至善至真,才是大国工匠的标准”

        福清在福州南翼,依山面海。福清核电站向海而建,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造的福清5号、6号机组的主厂房高达72米,远远望去,气势十分壮观。

        在四川南充长大的邢继,从小向往着大海。1983年高考时,老师建议擅长绘画的他去考美院,从来不干预他兴趣爱好的父母却一致期望他去学理工科。

        “家父是天津大学毕业的,家母毕业于北师大,都从事石油教育。他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的就是‘服从祖国需要’。记得家父说过,油田到哪里,油田学校就搬到哪里,我们的家也就搬到哪里。我们家先是到玉门,再到四川。实业报国,是我父母这代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理念,所以他们一定要我学理工科。而我那时也特别喜欢国防军工,所以高考填的志愿是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船舶工程专业,最后被该校核动力装置专业录取。”邢继说。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军工,首任校长是陈赓大将。邢继入学报到当天,才知道学校的作息安排:起床、吃饭、上课、熄灯,都是吹军号的。这让渴望投入国防军工事业的邢继既兴奋又好奇。当时,中国还没有核电站,他所知的“核”仅限于“中国有了原子弹”,对核工业可谓一无所知。踏进大学,核的神秘大门才渐渐打开,他不仅知道核潜艇,而且还知道世界上曾有国家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那时我们专业连统一的部编教材都没有,教材全是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有位老教授叫杜泽,对核动力装置特别有研究,我们非常敬佩他。”邢继说,“母校影响了我的一生。毛主席曾给哈军工题过‘工学’两字,根据这两字的内涵,后来形成了我们的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做工程的,必须至善至真。至善至真,才是大国工匠的标准。”

        1987年,邢继毕业后进入核二院。当时国内只有秦山一期一座在建核电站,他只能去参与火电厂设计。秦山二期上马后,时任总师倪武英指名调邢继去参与建设,“倪总特别严谨,是他教会了我怎么当总师。”邢继说。

        自主创新是立足世界之本

        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周期72个月,目前有望提前完成。公众最关心的是核电站安全,“华龙一号”怎么防止发生福岛核电站类似的事故?

        邢继说:“在我们的多项‘能动+非能动’安全措施中,有一个非能动安全壳消氢系统,装了几十台非能动氢气复合器。一旦发生事故,可以通过催化复合来消除氢气,限制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在燃烧和爆炸限值以下。而一旦发生事故,安全系统会运行,预防堆芯熔毁,保证压力容器完整性,消除爆炸风险。

        目前,中核集团已出口3台“华龙一号”,有2台已开工建设。据测算,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和设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华龙一号”让中国核电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

        “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创造。”邢继说,“核电是最复杂的能源系统,我们坚守自主创新,永不放弃,才能‘使命必达’。”在当前百年一遇的世界大变局下,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是立足世界之本,我们必须有这个底线思维。

        (《文汇报》11.29 郑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