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学科评估剑指“人才帽子”乱象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19日   01 版)

        备受关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来了。11月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宣布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其中评价教师队伍一项中,将不再设置填写人才“帽子”称号栏目,不统计人才“帽子”数量。这被业界认为是政府整顿人才“帽子”的又一有力动作。

        人才“帽子”是为表彰曾对国家、地方或某领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才而设立的荣誉称号,出发点在于树立先进典型人物、形成正确导向引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分别有人才计划84个和639个,市县层面人才计划更是多不胜数。各类人才计划,名目繁多、杂乱无序,可谓“帽子”满天飞。

        而正是这些头顶“千人”“长江”“杰青”等光环的“帽子人才”被定义为“国家级人才”,且与薪酬待遇、科研经费等挂钩,甚至与住房、家属工作安排、行政级别待遇挂钩,成为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竞抢的首选目标。

        有了“帽子”名利双收,但要想获取各种“帽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北京市一家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陈蒙(化名)称,一个年轻学者想要努力满足各种人才“帽子”的标准,需要具备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以导师为中心,展开社会公关。二是自己“发掘”潜力,一篇论文就能说完的事情,要分成三篇四篇论文来讲。“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一鸡多吃’。”陈蒙说,就是一个科研成果申请完省级项目之后,换个题目又去申请国家级的,不断往里面“注水”。显然,这种激励机制造成的后果就是科技创新的低劣循环,加剧科研的泡沫化。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取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避免各单位恶性竞争引进国字头“帽子”人才的建议。教育部在有关提案答复函中也表示将明确退出情形和退出程序。今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要求,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要改革以行政为主导的学术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再也不能让人才“帽子”的负面效应泛滥下去。

        (《法治周末》11.12 高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