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中,不论是主干路还是胡同,道边生长着不少百年以上的高大国槐树,堪称京城一景。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丛日晨说,国槐树型高大、耐干旱、病害少、寿命长,而且槐花还可以做菜,很受市民喜爱。
那路边多种些果树,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彩叶将尽时,还能延续美景,岂不更好?
丛日晨摇摇头:“行道树本身必须具备一定功能,要枝叶浓密,能够在产生巨大树荫的同时除尘降噪,还需要生长状态稳定,耐污染耐贫瘠,无异味,少虫害……很遗憾,大部分果树在这方面都缺乏优势。”
打个比方,假如把胡同中的一棵十多米高的国槐变成只有3米多高的桃树,那盛夏时节,很难绿树成荫。此外,槐树耐干旱、病害少,果树则“娇气”得多,需要具备一定林果管理经验的人精心养护。一旦病虫害预防不及时,桃树很可能病害缠身,既赏不了花,也摘不了果。再有,胡同里的一棵老国槐,往往承载着一家几代人的记忆,可桃树等果树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0年,树木死后,挖出树根也是个不小的工程。
在一些支路上,还是能找到果树的身影。东二环附近,日坛路西侧,有十多棵挺拔的柿子树,橘红色的果实如灯笼一般高挂枝头,远远望去,真是挺美。可走近一瞧,却是另一番光景。
柿子树下,是一处停车场。一位刚停好车的司机,抬头看了看树,又重新上车,点火,换了个地方停。这是为何?司机指了指地面,原来,成熟的柿子掉落地上,摔得稀烂,空着的车位里,都是一摊一摊的。
柿子树也让环卫工人头疼。到了深秋,柿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掉,经常是刚把地面上的烂柿子铲走,一个转身,又一颗柿子落了下来,每天清理掉落的柿子就耗去不少精力,也影响其他区域的及时清理。
市场中见到的柿子,大多个头儿不小,但日坛路附近柿树的果实,只比鸭蛋大一点儿。“这明显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办公室主任戚元勇表示,在整个生态体系中,行道树所处的环境是最恶劣的,不仅无法得到及时的浇水、施肥、养护,还要长年累月地忍受尾气、热辐射的伤害。果树的叶子、果实表皮上都有皮孔,污染物可以直接渗透进去。而且,为了防治病虫害还要打药,所以路边的果实可千万别乱采乱尝。
(人民网 11.12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