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被误读的群体性肺结节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17日   01 版)

      10月28日起,常熟农商银行位于苏州的金融科技总部上百名员工被曝体检查出肺结节的消息引发持续关注。截至11月2日,共收到107份肺部结节体检报告,其中原位肺癌2人。有员工称,病因与新装修的办公环境有关。

      专家指出,该银行检出上百例肺结节是正常的,而办公环境短期内导致肺结节群发的因果关系难以成立。此事暴露出来的公众对肺结节的认知不清与国内诊疗情况的误区值得探究。

      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松表示,肺结节并非一个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通常将类圆形、直径在三厘米以内的肺部包块称之为肺结节,把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称为肺微小结节。肺结节成因很多,比如肺部患过疾病后,炎症还有遗留未吸收,留下陈旧性病变就会变为肺结节;空气污染,吸入灰尘、粉尘沉积、吸烟过多,都会形成肺结节;还有早期肺癌的最初表现形式也为结节。虽然40岁~50岁人群是肺结节的检出主力军,但肺结节实际遍布各个年龄层。如果运用CT检查,中国大约有50%人口能查到肺结节,但90%都是良性的。

      近年来,随着CT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及医保政策普惠,使得CT查肺结节的需求激增,很多年轻的非高危人群被纳入筛查范围。在浙江省中医院,一年共3万体检人群中有2万人查了CT。更为惊人的,在被称为“全球最大肺结节诊疗中心”的上海肺科医院,年手术量接近2万例,其中80%是肺结节手术。原胸外科主任丁嘉安说:“实际上,肺结节需要手术的只有一小部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王群分析说,过早手术干预会带来问题。良性结节对一个七八十岁高龄的人没什么影响,开刀反而影响其生活状况,“生活不能自理都有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过早筛查可能会戴上一个“癌症”的帽子,工作、婚嫁都会受影响。

      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认为,手术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把不是肿瘤的开了和是肿瘤的开晚了,风险两相对比,对于医生来说肯定后者大,而且晚期手术难度也大。医疗环境也是造成中国过度治疗的因素,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是一个传统”。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41期 杜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