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以德书写 谦让一生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12日   05 版)

        欧阳中石

        11月5日,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欧阳中石在各个领域建树颇高,书法达到一定造诣,2002年荣获了书法界最高奖项,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唯一的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书画家启功评价他:“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他还是京戏票友,师承“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

        敞开门办学

        1981年,欧阳中石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在他的带领下,1993年,首师大书法研究院创建了中国书法专业第一个博士点,他是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除了教授学生字体结构、行文运笔的专业书法知识外,欧阳中石还特别重视对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给学生上课时,他经常做个比喻,摆了一个天平的姿势,一端是“德”,一端是“学”,他告诫学生,如果“德”高了,做学问的心态等各方面自然会沉得下去。

        “文心书面。”欧阳中石的第一批书法博士生、硕士生,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叶培贵教授这样说,这也是欧阳中石留给学生们的珍贵精神,“先生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书这种形式,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里面去。”

        叶培贵回忆起初见老师的场景。彼时欧阳中石刚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当时在北师大读书正准备考研的叶培贵慕名而来。起初,他有些担心,先生会不会受当时风气影响,招生时优先考虑本校学生。于是,他做了一件现在仍会自嘲“愣头青”的事,他找到先生,直截了当地问道:“您现在有没有中意的学生,如果有我就回去了,如果没有,我就回去‘玩命’。”

        后来,先生笑着看了叶培贵十几秒钟,肯定地回答道:“你只要能考上,我一定要,我是敞开门办学的。”

        “一个特别敞开胸怀的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叶培贵愈发地从老师的言行中印证了这一印象。

        奚派京剧的票友

        在济南上中学时,因为同学的哥哥是戏院经理,欧阳中石经常利用这个便利到戏院蹭戏听。一天,欧阳中石到一位票友家做客,随口唱起了奚啸伯的京剧名段《白帝城》,里面出来一个人问欧阳中石“跟谁学的”,欧阳中石说,“从唱片上学的”,接着又唱了一段奚啸伯的《珠帘寨》。对方说,“你跟我学吧”。当时的欧阳中石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在别人提示下才得知对方就是奚啸伯,立马跪下磕头拜师。

        欧阳中石虽未按惯例举行拜师礼,可是二人的师徒情谊多年来却很牢固。在奚啸伯的精心传授下,欧阳中石对奚派艺术有了深刻理解。1957年,奚啸伯排演京剧《范进中举》,广受好评。数年后,为了把这出戏磨成精品,欧阳中石受老师委托重写了两段唱段,一直传唱至今,成为这出京剧中脍炙人口的名段。作为奚啸伯的嫡传弟子,欧阳中石曾长期协助奚啸伯先生工作,对“奚派”艺术的完善有着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把京剧作为一门学问,举凡京剧的历史渊源、音韵、各派艺术特色及表演实践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创获颇丰。其见解刊载于各种报刊、文集。

        而关于师徒二人的情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奚啸伯对朋友十分大方,和别人吃饭经常抢着买单,虽然挣得不少,但也抵不住大手大脚的开支,经常囊中羞涩。欧阳中石就想了一个办法,给师父写信说家里有人生病,求助师父每月接济10块钱。奚啸伯想也没想,每月给弟子家里寄钱。等师父下次再没钱的时候,欧阳中石就将师父之前寄来的几百块钱如数归还。

        (北京日报客户端、《新京报》11.6、7 袁新雨 滕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