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7日 星期六

    超级乡镇医院“逆吸”调查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7日   01 版)

        上午九点半,社港医院的候诊大厅内就挤满了人。

      操着不同的口音,提着各地医院的CT片、X光片袋子……医院里患者排起了长队。医院外,挂着湖南、江西甚至更远省份牌照的小汽车,堵了差不多1公里。

        社港医院堪称“逆吸”

      45岁的导诊护士冯霞瞥了一眼时钟,还不到早上9点,墙上的电子叫号器显示已经登记了500多位患者。经验告诉她,小镇的街道还得堵上一个多小时,而下午又会涌进同样多的病人。

      冯霞所在的湖南省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也是社港镇卫生院,简称社港医院),是一家地处湘东罗霄山区的偏远乡镇医院,周围只有静谧的山村和小巧的集镇。

      对这位导诊护士来说,这种城里大医院才能见到的拥挤场面,自己已经司空见惯。在这里待了13年,她遇见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甚至还有东南亚和非洲的老外。

      浏阳市位于湘赣边,东邻江西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萍乡。像社港医院这样的超级乡镇医院,在浏阳这个县级市还有几家。如同春运般的繁忙,每天在这些医院出现。

      一直以来,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像抽水机一样,抽走了患者,也抽走了好医生。而社港医院堪称“逆吸”——从城市大医院“抢”病人,“抢”医生……

      社港镇镇长罗定坤给出了一组对比数字:全镇户籍人口不足五万,而社港医院每年带来的流动人口近百万人次。“一家乡镇医院带活了一个乡镇”已经在社港成为共识。

      无一例外,病人们都是冲着“江氏正骨术”来的。社港医院90%以上的病人,都通过这种传统正骨复位法治疗,手术率不到8%,而一般医院的骨科手术率约为80%。即使这样,社港医院500多张病床还是捉襟见肘,天天有病人排队等床位。

      长沙市一家大医院的医生,见到自己的病人不断往社港医院跑,一度怀疑这家乡镇医院请了“医托”挖病人。为此,他专程开车到社港来暗访,这才打消了猜疑。

        集里医院“输血”自救

      在浏阳,集里医院也是一家让人刮目相看的超级乡镇医院。它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设有重症监护室、能做开颅手术的乡镇医院。

      集里医院52岁的神经内科主任贝玉章,1995年来到这里时,这家乡镇医院被“贫血”折腾得有些惨不忍睹。当时的集里医院,员工不到30人,每天门诊量三四十人次,只有几个留观病人,几乎没有住院病人。

      本地患者宁愿到城里大医院排长队、花高价,也不愿意到集里医院就诊。留不住医生,招不进新人,集里医院陷入“缺医生——没病人——留不住医生——引不来病人……”的恶性循环。

      必须在夹缝中找生存空间。1995年,集里医院成立中风专科。在此之前,集里医院做了调研,中风、白内障和慢性疼痛,是浏阳发病率靠前的疾病。可直到2005年陈小玲接任院长时,已经“十岁”的集里医院中风科,每年住院病人仍只有三四十人。

      自救从“输血”开始。2005年,集里医院从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聘来神经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齐浩波。这是浏阳引进外地人才进本地医院的第一例。当时开出的条件是10万元年薪,附加一套168平方米的房子,齐浩波爱人的工作也一并安排。

      这次招聘成了当年浏阳轰动一时的新闻。要知道,当时集里医院员工年收入才一两万块钱。齐浩波很快成为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并开始培养集里医院的人才队伍。

      2005年至2020年,集里医院引进成熟人才66人。陈小玲说,培养一个成熟的医生,没有8到10年根本不行,而医院通过人才引进,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了“输血”。

      与此同时,集里医院也在积极自我“造血”。从2006年开始,集里医院开始送人到大医院去学习,哪里有好资源,集里医院就千方百计把医生“塞”到哪里去。

      静脉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重要救治措施,听说天津环湖医院溶栓做得好,集里医院就把卒中科的医护骨干送去“取经”。学成归来,集里医院顺利开设溶栓业务。

      在集里医院的中风病人中,农村患者占到90%。为了降低患者负担,医院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医疗耗材采购成本。

      同样采购一个支架,有的大医院要2万元,集里医院硬是砍到1.5万元……一些耗材供应商觉得挣得少,情愿不做集里医院的生意。

      陈小玲告诉记者:“集里医院正在申报三级医院,但收费一直维持乡镇卫生院的水平。就算是花费较多的开颅手术,也只需两三万元,只有省城三甲医院的一半左右。”

      待遇方面,社港医院医生年收入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不输县城医院。在采访中,多位社港医院医生坦言,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更用不着花心思从病人身上赚钱。

        “浏阳现象”能否复制

      把乡镇卫生院建成超级乡镇医院的探索,浏阳的做法值得各地推广借鉴吗?

      中国人民大学王俊教授认为,浏阳通过做强专科,把医疗能力做起来,把治疗费用降下来,这是全国其他地方值得借鉴的。“但各地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不能搞‘一刀切’。”王俊强调,“浏阳医改实践既离不开背后的体制改革,也缺不了改革一线操刀人的魄力和智慧。”

      也有专家对“浏阳现象”担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房莉杰提醒,浏阳如何把握好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关系,是卫健主管部门需要时刻关注的课题。

      她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不赚钱的,全科医生服务的利润率很低。如果让一个医院自己选择,它肯定优先发展赚钱的专科服务,而忽视前两类服务。”

      在一些专家看来,浏阳这种超级乡镇医院的发展趋势,尽管对医院本身有好处,但可能造成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忽视。

      (《新华每日电讯》11.2 向清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