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从抵制铅笔到铅笔生产大国

    《 文摘报 》( 2020年11月03日   03 版)

      在古代日本,人们使用最为普遍的笔具是石笔。当时在私塾里,小学生们做作业时就用石笔写在石板上。只是每次做完、经老师批改之后,就须全数擦去。

      毛笔是后来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比起石笔来,毛笔自然优越得多: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可写在纸张、丝绸等多种材料上。不过当时日本的制笔业相当落后,文人墨客使用的毛笔几乎全是来自中国的舶来货。

      有趣的是,日本制笔业的兴旺竟然和武士相关。原来,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日本武士制日渐衰退,收入菲薄的武士们虽然一身武艺却仍难养家糊口,于是不得不从事“第二职业”捞点外快。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武士改行做起了制笔行当。为了制作好笔,武士们须熟谙运笔技巧,因此,许多以制笔为生的武夫居然“修炼”得如同“文化人”一般知书识礼、能文能武,并擅长书法技艺。可以说,日本的毛笔制作技术令人惊讶地在这些落魄武士手中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虽然铅笔是在17世纪初江户时代就传入了日本(据悉日本出现的第一支铅笔是一名荷兰巨贾赠送给一位日本将军的,此笔现仍保存在津冈博物馆),但作为实用工具,铅笔是迟至明治时代才被日本人“正式”接受的——当时,日本从德国进口了一种比现代的铅笔粗大得多的德国铅笔。尽管使用铅笔比使用毛笔方便得多,而且也便于携带,但绝大多数日本人仍然保守地对这种“洋玩意”敬而远之。当时在日本小学里,低年级学生依然用石笔,高年级学生则坚持用毛笔:谁使用德国铅笔,就被嘲笑为“洋奴”而羞辱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铅笔的主要生产国德国因战事而中断了铅笔制造业。日本人发现制造铅笔有利可图,便趁机大规模地创建铅笔厂,很快日本便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铅笔大国”。在政府的鼓励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铅笔这才取代了古老的石笔,走向千家万户。

      钢笔则是在1884年从欧洲传入日本的。比起铅笔来,钢笔初到日本时的命运就好得多了——由于当时日本正处于提倡“改革开放”的明治时代,日本人(尤其是知识界)对西方新事物特别钟爱,因而铅笔很快就被更为先进方便的钢笔取而代之。据说,当时还流行着一种说法:毛笔反映了日本的保守和落后,而钢笔则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于是乎,钢笔简直成了文明的象征物,一些名牌大学的校徽上竟出现由两支钢笔交叉的图案。

      (《羊城晚报》10.28 若水悠然 采菊西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