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还有多个身份: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控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个月,一部由全国200多位专家联合编撰的《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发布,这是我国动物致伤诊疗领域的首部专著。作为组织者,王传林已经为它付出了整整三年的休息日。
蚂蚁咬一口你会就医吗?许多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甚至有可能“致命”的问题。王传林说,事实上,动物致伤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动物致伤的现状为高致伤率、高致病率、高并发症率、高致死率。作为急诊科医生,他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动物致伤后出现狂犬病、外伤后破伤风等并发症的情况。而令患者产生严重后果的,是其本人对动物致伤的不重视和救治医生对动物致伤的不熟悉。
去年,河北省廊坊市某医院的一位同行打来电话向王传林求助,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突然发生抽搐,全身肌肉僵硬,张不开嘴导致吃饭困难。当地医生查不出病因,束手无策。王传林认为这位患者的症状很像是破伤风,但要确诊还需找到患者致病的原因。经询问,原来,患者家里养了一只看家护院的大鹅,刚刚孵出了一窝小鹅。在护理幼鹅的过程中,患者被护崽心切的母鹅“叨”中了后颈部,造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伤口。由于伤情并不严重,患者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到了事情发生后的第9天,老太太却突然发生了各种家人看来“中邪”一般的症状。
“破伤风其实是一种中毒性疾病,动物嘴里很可能携带破伤风杆菌,一旦发生感染,它就会在伤口‘发芽’繁殖、分泌毒素。”王传林指导当地医生为患者清理伤口,并注射抗毒素中和掉身体里的病毒,采用支持治疗保证患者代谢掉已经进入中枢神经的毒素。两周后,患者治愈出院了。
“事实上,破伤风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医务人员对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存在很大的误区,同时动物致伤领域也缺乏统一的诊疗行业规范,有些地方医院的医生对这样的病例也不熟悉,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在王传林的推动下,2018年5月,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正式成立。今年9月,首部《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出炉。
翻看这份《规范》,许多闻所未闻的内容令人惊叹,也提醒着人类面对大自然应保持的敬畏之心。在三亚猴岛,在贵州黔灵山公园,在四川峨眉山,轻盈的精灵活跃在山间和枝头。时而狡黠,时而天真,它们憨态逗人地抢走你手中的饼干,亲密无间地伏在你身边合影。它们既是人类在这个星球家园里的“近亲”,同时也是充满危险的“陌生人”。
“目前我国尚无每年猴咬伤发生的确切统计,猴咬伤除可造成一般细菌感染、破伤风外,还可能将狂犬病毒、猴B病毒,甚至某些未知病毒传染给人类……”在《猴咬伤诊治规范》中就列举了这样一种几乎不为人知,却足以致命的“杀手”——B病毒。
王传林介绍,B病毒是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属疱疹病毒科,亚洲地区的猕猴是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人类如果被感染猿猴咬伤、抓伤,会引发B病毒症。“可怕的是,虽然同为灵长类‘近亲’,但人猴毕竟有别。这种病毒在猕猴体内仅会引起单纯口腔疱疹,而一旦被人类感染,在经过两天到一个月的潜伏期后,受伤部位就会出现疱疹样水泡,且伴随麻痹及脑神经疾病出现。”
王传林说,这种主要经由被感染的猕猴咬伤及抓伤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致死率高达70%以上,“死里逃生”者将终身伴随严重的脑损伤。“虽然目前的研究看来人类对B病毒的易感性是相当低的,且近十年内国内也没有患病的相关报道,但就其严重性来说是足以敲响警钟的。”
大自然是不可亵玩的,对野生动物的敬而远之,是在成全它们一片生存净土的同时,也保护人类自身不受未知侵害的袭击。王传林呼吁景区加强管理,对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游客的野生动物进行传染病筛查。同时他也指出,对于野生动物致伤,预防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
(《北京日报》10.29 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