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天地之间有杆秤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31日   06 版)

        我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二手集市上遇到一个精致的小铜秤。

        它高不过一掌,三足立地,一组灵活的铜杠杆上顶着一个小秤盘,杠杆另一头是一个包铜的铅秤砣,连着四分之一个圆形铁环,铁环上标有刻度。我按住秤盘,最下面固定的指针便指向刻度,标示出重量。小秤没有附加的秤砣,最大只能称四盎司的重量。

        这样造型的秤我第一次见。它既非天平,也不是弹簧秤,算是英国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四盎司的秤能称什么?我本以为它是用来称黄金或是火药的,但其实是当地邮局用来称邮件的。

        当年贝尔法斯特的邮局来了邮件,要付多少邮费,全由它说了算。

        一

        我对秤从小有一种亲近。小时候外婆在国营菜场工作,她负责的柜台前就有一个大台秤,那是一只绿色的大秤,有大大小小的黑色铁砝码和白亮的游码。

        外婆家里还有一把更古老的长杆秤,似乎是更早前的。它总是斜挂在门后,那铁钩、铁砣还有秤杆上银色的秤星,在儿时的我眼里,总是那么神奇,总想拿下来玩。可大人警告我,那秤小孩子用不好,秤杆一歪,就会被秤砣砸了脚。

        我后来发现,用杆秤确实需要技巧。要弄明白秤上的两个系绳到底要提哪个,然后要确保秤盘上放着东西,还要防止那东西因为重量不够,导致秤砣从秤杆另一头滑落。开始称重的时候,要用手抓着秤砣和砣上的绳,慢慢在秤杆上移动,直到确保秤杆大致平衡,才能松手。

        中国人有使用杆秤的传统。如今在国内的古玩市场上,还经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老杆秤。我见过最长的杆秤有小臂粗,像一根齐眉棍。只可惜这样的大秤杆因为材质多是花梨红木,现在很多被人用来车成珠子,做成市场热捧的手串;小的是一种被称为“戥子”的杆秤,据说宋代就有了。戥子多装在木盒里,常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

        西方也曾使用过杆秤,在一些博物馆里,还能看到类似戥子的不等臂衡秤,利用杠杆原理来称重。但使用时间更长、适用范围更广的是天平和弹簧秤。

        而由英格兰人理查德·萨尔特在18世纪发明的弹簧秤让英国人用上了廉价的称量工具。弹簧秤更方便携带,也更不易做手脚,便利了生活,促进了商贸。

        二

        中国人显然对杆秤更有感情。一说到中国秤,大家想到的还是那黑杆银花的木杆秤:婴儿“抓周”抓的是秤尺刀剪、升斗戥子,求的是孩子未来经商发财;立夏“称人”用的是巨大的木杆秤,求的是身体健康;洞房花烛,用秤杆来挑新娘的盖头,求的是称心如意。

        为什么中国人更爱用杆秤呢?我想不仅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容易携带,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的中国式聪明智慧。

        杆秤只需要一枚秤砣,以四两之力拨动秤砣,便可称千斤重物、权衡度量,更体现出东方推崇的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智慧。

        天平称重是冷冰冰的器具裁决,人将所称之物与砝码放定离手,结果完全交给那横梁两臂和钢铁指针决定,不偏不倚,铁面无私。

        杆秤则不仅要依靠器物,还需要人的深度参与,需要人与器的密切配合,持秤者要眼到、手到、心到,最终结果不仅是看那秤杆是扬是抑,更要看人心是否公正,心中之秤是否公道。

        与天平相比,使用杆秤时更易做手脚,因此以前摊贩称东西,都要吆喝一句“放心,高高的”,手也要张开,只留两根手指提着秤上的系绳,向买主证明清白。

        不仅如此,杆秤的发明者还别出心裁,用道德对使用者进行约束。据说杆秤上的秤星必须是代表公平正直的白色而不能是黑色,十六颗秤星取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之意,缺斤短两则失福、去禄、折寿,多给几两则多福、得禄、增寿。仰瞻天上炳朗日星,俯抚心中道德法则,天地之间自有大秤。

        秤虽小,称的却是人心,不仅求秤上平衡,更是求心上平衡。

        (新华网 9.25 桂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