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风患者中,以脚趾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什么原因?
痛风的痛主要是尿酸盐结晶引起的。然而,尿酸钠要结晶沉积在某个地方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尿酸的量、周围的温度、体液酸碱度和体液的流动性等。而脚趾温度偏低且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集聚尿酸盐,导致痛风更“偏爱”脚趾。
尿酸量 当血尿酸浓度超过420umol/L就会进入过饱和状态,血液或组织液中尿酸浓度再继续升高就容易析出结晶。
建议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平常要多喝水、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尿酸排泄,以减少尿酸的产生,降低尿酸盐浓度。
温度 温度和溶解度直接相关。同样体积的水,温水能比凉水溶解更多的盐或糖,尿酸盐也是一样的,容易在温度相对偏低的身体部位沉积。肢体的末端体温往往较低,是痛风结石发生的常见部位。
所以,痛风患者做好保暖相当重要。夏天要避免空调温度太低,冬季要戴手套,穿暖和的鞋子。
酸碱度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与环境的酸碱度有关。身体局部酸碱度会影响尿酸盐的沉积。人整体的酸碱度很少出现变化,但在人体运动时,组织耗氧量增加,尤其是无氧运动,会使组织中的酸性代谢产物短期内迅速升高,尿酸盐就容易结晶。所以,不建议痛风患者剧烈运动,最好做有氧运动。
流动性 液体的流动性与其中物质的沉淀有关。血液中的尿酸盐增多时,血液流速较慢的部位更容易形成结石或结晶。微循环不好,一方面酸性代谢产物不容易被快速清理掉,另一方面组织修复也会慢一点。关节液流动性最差,所以关节中的尿酸盐更容易沉积。
黏附性 光洁的墙面不容易粘灰,墙面有裂缝或破损的地方容易附着灰尘。正常的关节面是非常光滑的,经常负重的关节,如脚趾、踝关节、膝关节等容易有微损伤的发生,可能成为尿酸盐沉积的温床。
综上所述,脚趾关节处于肢体末端,温度偏低且循环相对较差,运动时承受的压力大,容易有酸性代谢产物集聚和微小的损伤等。脚趾关节腔及其周围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运动后pH值的降低又使得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尿酸盐更容易进入关节腔,这些都是尿酸盐集聚需要的条件。
(《大河健康报》10.9 田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