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中亚“民主岛”为何频发“革命”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13日   03 版)

        当地时间10月6日凌晨,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支持者占领了位于首都比什凯克、集总统府和议会办公地点为一体的政府大楼“白宫”。在本次动乱中,之前因腐败而被判处监禁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被释放,而本次动乱的领导者之一正是阿坦巴耶夫的儿子卡迪尔。

        那么,为何频繁出现抗争政治成了中亚“民主岛”——吉尔吉斯斯坦的标签?

        该国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和2010年“二次革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因为它们并未带来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具有更多的“政变”特征,至多可称之为抗争政治。而吉尔吉斯斯坦“革命”之所以频繁出现,可以从政治体制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吉尔吉斯斯坦的政体建设容易受到权力分配格局变动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名义上是议会制共和国,实际上总统仍手握大权。尽管热恩别科夫曾是阿坦巴耶夫亲自推荐并一手提拔的接班人,但热恩别科夫当选总统后,由于担心阿坦巴耶夫的影响力威胁到自身地位,曾于2019年8月8日通过强力方式逮捕了阿坦巴耶夫。吉政坛精英之间的权力斗争,已经且仍将继续影响吉的政局稳定。

        其次,吉多年来始终没能从制度层面设计出有效保障南北双方政治势力稳定推进权力交接的制度,由此导致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更迭体现出南北精英通过非正常手段实现权力交接的特征。如阿卡耶夫、巴基耶夫、阿坦巴耶夫、热恩别科夫分别代表北、南、北、南部政治势力,只有“二次革命”后的临时总统奥通巴耶娃没有体现明确的地域政治属性。

        另外,腐败问题往往成为滋生抗争政治的重要导火索。由于吉此前“革命”具有浓郁的精英之间重新分配权力的色彩,故这些“革命”没有也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家族政治。如阿卡耶夫因安排其女儿的政治生涯被民众抛弃,巴基耶夫试图让儿子继承的意图则点燃了抗议者的怒火,而在本次动乱中,前总统阿坦巴耶夫的儿子卡迪尔则是占领“白宫”的重要领导者。这三位总统先后遭遇抗议运动,部分原因在于存在家族性腐败而遭到民众反对。然而,新上台的领导人同样难以摆脱任人唯亲的弊病,从而前赴后继地走上遭遇民众抗议的道路。

        (中新网 10.8 曾向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