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最年轻中科院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 文摘报 》( 2020年10月01日   05 版)

        卢 柯

        9月6日上午,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辽宁省副省长卢柯获得“物质科学奖”,大奖所设置的每个奖项的单项奖金约700万元人民币。

        其实,在学术圈,卢柯并不是生面孔。他目前除了副省长身份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在辽宁省政府班子中,他负责的也是科技、卫生健康、体育等方面工作。此前,大连新冠疫情暴发后,他还以工作组组长身份,带领团队进驻大连指导抗疫工作。

        这是一个为政亦为学的官员。这一次获得大奖,不过是他过往扎实的学术研究取得的一个结果罢了。

        早在2003年,卢柯就曾引起媒体关注。那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后当选的最年轻中科院院士。

        2018年3月,新华社曾刊发报道《卢柯: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是如何炼成的》,其中写道,职业科学家,是卢柯的自我定位。尽管早早成名,卢柯仍然坚持在一线研究、教学。

        多年来,卢柯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纳米结构金属制备技术,探索纳米结构金属优异性能,其研究成果在国际纳米结构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接受采访时说,做科研,就像海滩寻宝,“如果你捡贝壳,那你一辈子就停留在这样一个高度;如果你找准了地方,挖下去,就能挖到珍珠。”

        多年以来,每当卢柯带的学生毕业,他都会送对方美国物理学家P.J.费贝尔曼的《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告诫学生,从博士到科学家,路还很长。卢柯也是秉持这样的信念。1981年,他考上华东工学院(后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就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5年,他考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提前毕业后,卢柯开始从事“纳米材料”方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立了国际上公认的“卢氏理论”。

        2013年,《科技日报》一篇报道提到了他的学术风格: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研故事会”,代替论文,对实验室各个研究部进行年度考核。

        “要讲好项目组或个人在这一年或过去几年里解决了什么样的科学问题,对国际材料科学领域或材料技术领域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今后还会就哪些问题和方向进行深人研究。”卢柯说,用“讲故事”来考核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科研人员是不是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二是希望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风气,而不是注重量化的科研成果。在他看来,解决问题比发表论文更有意义。

        这个实验室里,没有论文奖励制度。“这使大家不用再拼论文,而是专注于如何讲出一个精彩的科学故事,找出一个问题的解决路径。”卢柯说,“曾有过研究人员发表许多论文不仅没有被奖励反而挨批评的事情,但讲好自己的‘故事’并把后面的科学问题做好,会得到更多的喝彩。”

        事实上,卢柯自己强调“故事”是因为他就是通过“讲故事”而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

        同时,卢柯也强调坚持和思考的重要性。“走不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勇敢地承认自己失败了。再换一个思路接着干。当然,这中间有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但是必须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重新开始。”卢柯强调,“科学工作是用一次次的失败来铺路,以成功作为新的起点。你可以沮丧,可以暂时地消沉,但不可以放弃目标。失败了,证明这个思路不对,从某种角度看,它就是你到达终极目标的一个过程。”

        (《Vista看天下》2020年第25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