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抄书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 文摘报 》( 2020年09月22日   06 版)

        王闿运抄书成癖,今覆检其多种著述,其最初一念之文思,即多从抄书中获得。后来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钞书是最好的读书方法》,他说:“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的方法。”

        当下学术体制已经进入短平快的时代,诸多莫名的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钝化了对学术的神圣感和敬畏感,原本应是九分读书一分作文,现在大概是三分读书七分作文,甚者写的文字超过读的文字,若论读书研究之荒唐,大概莫此为甚了。这应该是泡沫学术大量产生的现实背景。

        从著书立说的角度而言,我始终认为可以被替代的一架书,不如不能被替代的一本书。现在我们虽然已经不主张抄书了,但如果是生命中至要之书,若真能潜心抄写一过,相信所得比浏览一过要更多,也许还更深。盖一字一句下过功夫的著作,不单能恍然悟得其连贯之思,即其中关键问题,也多独特之体会。所以,一流的学者,在一流天赋之外,也一定具有过人的勤奋。

        六月再检《湘绮楼日记》,因知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古典学者,基本功大体建立在三者之上:一曰抄书;二曰点读;三曰含玩经典论著。如此,勤勉之功方得彰显,而路头亦正,得学术之光明。而衡量一个古典学者之学术格局亦有三者:一曰注书;二曰选本;三曰著述。盖注疏一种书,不唯需要精读,用力自深,抑且留住自家田地。当然所注之书,应具有经典意味,此正如朱熹所说:“天下更有大江大河,不可守个土窟子,谓水专在是。”所注之书,若果然具有大江大河的品质,则学境自然因此而大开;编一种选本,乃明一种文体源流,可见史家眼光与通观精神;著书立说,则见裁断之力与学术之格局。今日论家多忽视前二者,倾力于专著;而文献学家复偏嗜前两者,难见整体之文思,故学术或欠实学底蕴,或乏凌空之思。今再三思湘绮翁之论,其真乃善学善思者也。

        (《羊城晚报》9.13 彭玉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