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书架上的“家庭医生”回来了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20日   01 版)

        对于许多70后、80后,医学类的科普书籍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一本父母收藏的医学科普书。可当信息随手可得,我们还需要书架上的“家庭医生”吗?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许多中青年读者开始重新把医学科普书买回家。书架上的“家庭医生”又回来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杰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改变,让许多人产生健康疑问时,第一反应是求助网络。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上网查具有两层不确定因素。一来,网络上的回答良莠不齐,有些非专业的反而贻误病情;二来,一篇公众号文章、一个帖子往往提供碎片化的信息。“而一部医学科普书,如果能做到语言通俗易懂,能同时具备学术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它就有可能帮助普通人了解医学的通识逻辑、更好地理解健康。”

        以院前与家庭急救为例,作为抢救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它能决定急症发作的患者进入医院后实施抢救的成败。普通人或在手机上刷到过“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初步的救援及护理方法,却未必了解过它们各自对应哪些症状,也未必知晓这些急症的初貌。换言之,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一本急救相关书籍能做的,就是帮大众补齐“其二”甚至“全貌”。

        一场疫情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类与疾病的关系。此前的世界读书日阅读报告就曾指出,多个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与医学健康等相关的阅读率大幅提升。

        据出版界人士观察,目前医学科普书正呈现细化市场的趋势。比如疫情相关书籍,因为面向最普通大众,语言通俗易懂是第一条要义,《上海战“疫”硬核科普》《张文宏说传染》都是个中代表。又比如,面对青少年群体,漫画这种极富趣味的体裁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医学科普中,《病菌简史》便是一本在妙趣横生的图文里与传染病知识短兵相接的读物。

        陈杰说,为不同的群体定制不同的医学科普书,有益于医学科普传播。“只有让不同人群都听得懂、听得进,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文汇报》8.17 王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