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支起的大锅热气腾腾,海虹流水席次第排开,数十艘渔船乘风破浪,喧闹的音乐激情洋溢……这是荷兰耶尔瑟克一年一度的海虹节。耶尔瑟克是荷兰西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一个以渔业著称的小镇,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这个小镇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无数游人从周边的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地赶来,为这个世界罕见的海虹节捧场。
海虹是一种贝类,壳多为黑色,肉质鲜美,海虹肉晒干了便是人们熟知的淡菜。荷兰每年出产1亿多公斤淡菜,一半以上都由耶尔瑟克小镇出产并销往世界各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每年8月小镇都会举办海虹节。吃淡菜、逛集市、坐渔船已经成为这个欧洲著名民俗节的三大特征。
一个万人小镇,能把一个民俗节办得如此轰轰烈烈,吸引着邻国民众前来助兴,颇为难得。除了组织到位、规模宏大之外,不收门票、拒绝商业开发,恐怕也是这一民俗节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按一般的商业逻辑,既然民俗节已有如此大名气,即便不收门票,那吃海虹多收点钱、坐船卖船票也无可厚非,但执拗的荷兰人似乎不为所动,坚持免费。
回头仔细一想,文化旅游项目不收费在西欧似乎很流行。荷兰的风车村风景如画,游客无需购票可以畅通无阻直达风车群底下玩个痛快;德国的波茨坦王宫、奥地利的美泉宫、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若你只到美丽的后花园转转,是不收费的;班贝格、魏玛等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名城,至今保留着中世纪的样子,美轮美奂,若把古老的城门或吊桥一围就可以坐地收钱,但这些城市从没动这样的心思。科隆狂欢节吸引的外来游客数量超过本市人口,主办方从来只想着怎么拓展活动创意,从未打收门票的主意。
不在收费上动脑筋,政府做什么呢?他们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旅游品牌,设计旅游线路,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体现了更大的文化格局与长远目光。文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联动、推动作用巨大。精明的欧洲人考虑得更长远——免费或低收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不仅可以打响名气,而且也可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让宾馆、餐饮、交通、零售等行业整体受益,岂不比明面上收门票更划算?
(《北京青年报》8.16 向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