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

    印度空难:前"机"之覆为何没成后"机"之鉴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13日   03 版)

        8月7日晚,一架属于印度快运航空的波音737NG型客机,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卡利卡特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并在山谷中折为两截。机上两名飞行员和至少15名乘客遇难,另有数十人受伤。当时机上共184人,大部分系因新冠疫情而滞留阿联酋并随机返回的印度侨民。

        对此,印度民航部长普里指出,由于当时降雨过多,能见度较差,客机首次尝试降落失败,复飞重降又“因大雨冲出跑道”,并最终跌落山谷,酿成事故。但更多人指出,卡利卡特机场本身存在严重瑕疵。卡利卡特机场是印度东南部少有的“台地型机场”,其跑道建在低矮的“平顶山”上,四周被山谷环绕,对降落技术和条件要求苛刻。

        印度半岛南端是全球罕见、在东西两个海岸线都有季风性气候的地区,每年5-9月都会出现季风、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造成严重破坏和空难隐患。同在西海岸的卡纳塔克邦芒格洛尔机场,就曾在季风季节,先后发生3起民航客机事故。其中2010年5月22日的空难,造成机上152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死亡的惨剧,事故原因如出一辙。

        早在2016年,印度媒体就多次曝光此次事故中卡利卡特机场的问题,不过当时仅意识到“不便宽体客机起降”,亟须扩大。邦政府评估认为,仅此一项就需要额外征地156公顷,这意味着拆迁补偿费用高,工程难度大。

        因此,2017年宣告“圆满完成”的“机场二期扩建”,仅仅是将“台地”跑道尽头的“防止冲出跑道安全区”从原先的60米增至240米,“扩建”后却大幅增加航班。此次惨痛的空难事故表明,如此“缩水扩建”看似“多快好省”,实则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新京报》8.9 陶短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