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08日 星期六

    魔法的味道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08日   03 版)

        ■张扬

        那不是我所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外公还在世的时候,夏日的傍晚,总是同一种味道。那是种魔法:热完晚饭的炭灰仍有余温,外公将它们用纸包好,埋进炭灰,一会儿,烟雾缭绕间便会飘出一丝咸香的气味。用小铲子趁热取出,抖落灰烬,小心打开纸张,油亮干酥。这是晚饭前的特别演出。

        那是我家乡特产的一种海鱼,总在春日准时赴约。只有成年人的巴掌长,鳞片清亮,个头小、产量高,肉薄,刺细小而密,因而卖得十分便宜。如果吃鱼也有鄙视链,它可能要低到尘埃里去了。

        外公牵着我去三公里外的集市上将它们买来。海边的人挑鱼独有门道,要对其“望闻问切”,既要闻气味,也要看眼睛看鳞片。外公从没失过手。

        他做了一辈子农民,脚底板宽大,身材魁梧,俯着身子,眼前只看路,走得沉默。我跟在后头,走几步就要小跑追赶进度,顾不得看路边的风景。总是为了捉一只蚂蚱跳进草丛,他头也不回,落下我一大截。有时候急了要闹,气哼哼地要把小脚跟他的放在一起比一比。

        外公说,路远无轻担,无论集市上的“战果”如何,回去总比来时要走得慢些。来回的六七公里,全靠几个烧饼哄骗才走得完。

        外公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我从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辈子囿于田地中的农民,他沉默时会想些什么?外婆将买回的鱼一条条洗净,不需开腹,置于盆中,放一层鱼撒一层盐,腌渍一天后,放到专门晾鱼的网上,挂到通风处晒干,最后用纳鞋底般粗的针和棉线从鱼眼睛两侧穿起来,挂在屋檐下,要吃的时候,便去摘几条。休渔时期,这是沿海人家用以调剂饭桌的海味。

        这种高钠食物当然不适合现代人的饮食,也早就登上了健康科普的“黑榜”。这是纯粹膳食意义上的评价。

        若将食物看成单独的存在,便只是一堆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组合,果腹而已,有用却无趣;但当它与人间情谊联系到一起,便可思、可感,拥有了生命力,让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鲜活起来。

        外公已经去世五年,外婆依旧年年晒鱼。它很讨人嫌,总让冰箱串满咸腥的味道;那不是我所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但走出那片小小的土地,它乘过飞机,乘过高铁,随我来到北京,去过西五环,西二环,东四环,身心在不同的空间里跌宕辗转,但当这种熟悉的味道升腾起来,能立刻感受到安定,粗大的手掌仿佛又一次轻轻抚过我的头顶,记忆里的那一扇小窗,昏黄的灯光,等候的身影,立时出现在眼前。

        (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微信公号 8.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