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20日 星期六

    老有所不为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20日   03 版)

        ■周云龙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碰面时不问寒不问暖,只是当头三“问”:你现在还看书?晚上看书,眼睛还吃力?手机看多了,眼睛胀不胀?不等我答复,他继续感叹:过去,我眼睛多好!多小的字都能看清,看多久都不累,现在……

        我们开始轮番“诅咒”衰老。过去,看书就是看书,而今,难得看书,眼镜一会儿戴,一会儿半戴,一会儿摘,要根据光线不断调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像新手摄影师一样反复对焦。好容易折腾到看清楚大字小字,往往后页看了忘记前页,前页复看之后又忘掉后页……罗列一堆阅读障碍之后,同学得到极大宽慰又像获取全新发现:哦,你也这样啊。

        我的一位同事,常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给力,不得不换眼镜,调度数,变焦点。一天,见他不停折腾坐姿,长吁短叹,我忍不住泼他一头凉水:这是“老天的设计”,看不清楚,看不舒服,就是老天叫你别再看了。你非要对着干,违背自然规律,它能让你好受吗?

        古人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撇开引申义、象征义,言归基本义:“窥”是少年的事,“望”是中年的事,临近退休,到了“玩”的时段,你要持之以恒、埋头苦“看”什么?某种意义上,那是“硬看”或“蛮看”。

        中老年读书,不图“黄金屋”不谋“美如玉”,但也是想获得心灵的宁静慰藉,思想的丰富充实,可是一些人“苦看”“硬看”,最后却看出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不可思议,这算不算南辕北辙?我看,有点自找苦吃。

        不只是读书人有问题。老母亲,“90后”,农民。一人居住在老家100多平米的阳光房里,家前屋后有点田。虽然没有养老金,只有每月80元的高龄补贴,但子女随时可以贴补零用,她也早已吃喝不愁。我们都急切盼望她早一点解“枷”归田,而老母亲身在福中不淡定,看着宅基地周边几块地,常常着急上火。人家种菜了,她要下地;人家施肥、治虫了,她蠢蠢欲动;人家收割了,她又踩着节奏……等她心满意足忙完一季,开始喊疼喊累,不是腰酸背痛,就是头昏脑涨,心跳加快,还常常表示很不服气:哎哟,这些活计,哪样我都不曾落在人后过,不晓得现在怎么了,吃得也不少,力气没得了,什么都干不动了。我好气又好笑,故意扯开嗓门,问她:你,多大了?你以为你才四十九?

        如果九十岁还样样能干,年轻人干什么?世界不新陈代谢了?“老有所为”,一直是被社会肯定、赞许的正向选择。其实,“为”什么,是更重要的选择。我那老母亲的“恋田”,在特定的乡村文化里,情有可原。而职场之上,一个人的一腔孤勇,却可能是另一群人的等待观望,甚至手足无措。

        力不从心,那就从力吧;力能从心,也要以小我之心度众人之腹,至少以不影响甚至阻碍他人生存发展为前提。老有所为,也应有所不为。老百姓并不缺少智慧,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年龄一岁心,一岁年龄一岁事——做到才是真正的智者。

        (《新民晚报》6.7)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