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何为异族效应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18日   07 版)

        异族效应就是指人们难以分清外族人的长相,倾向于认为来自另外一个种族的人们都长得很相似。

        异族效应是人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知觉窄化。既然异族效应是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则可以推论,此效应在年龄很小的孩子身上应该很弱。2002年,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的一个著名实验验证了这一点。

        在实验中,研究者给每个被试同时呈现两张面孔,其中一张之前已让被试看过,而另外一张则是新的。根据被试注视两张面孔的时间长短,研究者判断其面孔识别能力——若被试的注视时间主要集中在新面孔上,则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面孔识别能力。实验结果发现:无论对人类面孔还是对猴子面孔,六个月大的婴儿被试注视新面孔的时间均显著长于熟悉面孔,表明他们能较好地“认人”与“认猴”;与之相比较,虽然成人被试在注视人类面孔时,会在新面孔上花更多的时间,但在注视猴子面孔时,他们花在两类面孔上的时间长短并无显著差异。

        科学家们认为,异族效应具有进化上的适应性。具体来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更多时候是生活在同族中的,而认清每天与自己互动的人关乎生存。即使与异族人有所交往,但交往层次通常是团体而非个人,例如部落间战争。因此,将其他某个部落的人的面孔“一概而论”,有利于节约认知资源而又不至于给人们生存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

        进化上的适应性就是进化理性,著名进化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肯里克据此推断,面对异族人带有愤怒表情的面孔,人们应该能进行较好的识别——因为愤怒的异族人可能会攻击自己,而且与同族人相比,异族人一旦发起攻击会更加无所顾忌。实验结果也支持了愤怒表情将消除异族效应的推断。

        (《今晚报》5.27 浙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