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6月13日 星期六

    于成龙治理无定河

    《 文摘报 》( 2020年06月13日   05 版)

        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线通水,实现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第一阶段目标。永定河是北京最大、最重要的一条河流,经北京西北山区,向东南流入河北省,因其对北京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被赞颂为北京的“母亲河”。

        永定河曾经被称为“无定河”,无定河是怎样变成永定河的呢?

        治河曾是康熙朝的头等大事

        永定河名称的由来和河道的形成,与有清一代最为知名的治水能臣于成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于成龙是永定河的再造者。

        康熙年间,永定河水患常发,危及京师,治河成为康熙朝的头等大事之一。永定河时称浑河,北京位于浑河下游,河流变缓,肆意涨涌,河道变幻无常,人们又称其为“无定河”。

        康熙七年(1668年),“浑河水决,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诸门,午门浸崩一角”,惊动朝廷。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浑河再次决堤。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浑河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水患,“旗下及民人庄田皆被淹没”,康熙帝对这次水患特别重视,亲自视察水灾地区,可怜百姓艰苦,决定彻底治理浑河水患。

        当年二月,康熙帝召见曾任河道总督的于成龙,命其马上浚河筑堤,“于十日之内,即令启行”,并留给了于成龙一条“锦囊妙计”:“河之两岸掘五六尺深阔,令水得畅流,当不至于涨溢矣。”康熙帝深知此次治河的难度,如果治理不善,恐危及京城。他试探着问于成龙:“六月内可告成否?”于成龙坚定地回答:“六月内可以完工。”

        几十年再无大型水患

        时任直隶巡抚的于成龙领命后,以花甲之龄挂帅治水。他首先与洋人安多等勘察浑河,帮修挑濬,绘图呈递给康熙帝,建议:“有旧堤一道,约有七十里,尚可帮修。水溜亦在此处,可以挑浚。”康熙帝同意了于成龙的方案。随后,于成龙主持从宛平卢沟桥到良乡老君堂旧河口,最后至霸州柳岔口三角淀一段,重新疏浚了河道,共计145里。

        此河道经由今北京境内的卢沟桥、房山窑上村,向南延伸至河北固安、霸州。除疏浚河道外,为防止水涨溢出,于成龙还修筑了南北二堤岸。南岸自良乡老君堂(今房山窑上村与任营村之间)起,至河北永清县郭家务止,共82里;北岸自良乡张庙场(今大兴北章客村)起,至永清县卢家庄止,共102里。

        自当年三月至五月,于成龙“奔驰胼胝”,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整治了浑河,堪称奇迹。经此次治理,浑河河道走向基本固定,几十年内再未有大型水患发生。经此一役,康熙帝对于成龙信任有加,再次任命他为河道总督,总管天下河道。于成龙成为了康熙朝最为仰仗的治水能臣。

        康熙赐名永定河

        修筑完浑河河道后,于成龙奏请康熙帝为浑河赐予新名,并希望敕建河神庙。康熙帝说:“照该抚所请,赐名永定河,建庙立碑。”据《于成龙年谱》所记,河流开放之日,河水顺渠而下,天颜大喜,赐改名永定河,又赐于成龙东珠凉帽、御书扇联匾额、御书绫幅等。自此,浑河正式更名永定河,民间再无无定河之说法。

        永定河河神庙建成后,康熙帝亲自撰写了碑文,立《永定河神庙碑》于卢沟桥畔,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治理浑河时,于成龙凡事必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加上年过花甲,身体逐渐难以支撑,但他没有让康熙帝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恰在此时,江苏黄、淮两河洪水泛滥,康熙帝立即让于成龙前去治水。为报答康熙帝的知遇之恩,于成龙抱病赴任,不久即病倒不起。康熙帝听闻后,马上派人将“禁中良药”送至淮安河道总督署,但因于成龙常年奔走于各地抗洪,积劳成疾,终无力回天,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病死在治理水患的前线,享年63岁。

        康熙帝听闻后悲痛不已,赐祭葬,将于成龙安葬在京城西山杨家庄(今石景山)其养父墓旁。多年后,康熙帝仍为失去于成龙这个治水能臣而感到惋惜。他曾训诫大臣:“于成龙操守且不必论,其办事之才,汉军内诚无有及者……今汉军内还有如此人否?”

        有一次,康熙帝在西巡途中发现几座坟茔,得知其中有于成龙墓后,立即让侍卫奠酒。纵观康熙朝,能让皇帝如此器重的大臣,非于成龙莫属。于成龙的墓就坐落在石景山永定河东侧,守望着他付出无数心血的永定河,就像守护神一样,默默地为永定河和北京城祈祷、祝福。

        此于成龙非彼于成龙

        2017年,随着电视剧《于成龙》的热播,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形象深入人心,老百姓都知道在清代康熙年间曾有一位两袖清风的好官。但此于成龙非本文所讲的于成龙。

        笔者所记于成龙也是康熙年间的清官,康熙帝“嘉成龙廉洁,亲书手卷赐之”。这两个于成龙都生活于康熙年间,皆为廉吏,尤善断案,且都官居要职,得皇帝赏识,极易引起混淆,很多史料都将二者生平事迹混为一谈。

        本文所讲的于成龙是清代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人,汉军旗籍,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可以说,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

        据《于成龙年谱》所记,顺治五年(1648年),于成龙11岁时,随父迁居通州,随后移居张家湾;13岁时又迁居延庆。于成龙在延庆生活期间完成了读书和结婚两件大事,“治举子业”,随后迎娶了“李恭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女婿。

        于成龙不仅曾在北京生活,娶了北京媳妇,还在通州担任了三年知州。在任上,他秉公断案、惩治恶民,深得百姓拥护,称“自公治我州旗民相安,不取我等一钱”。据《重修于襄勤公祠碑记》所载,于成龙离开通州之日,“士民遮道攀辕,感激不忍忘”。大家集资为他修建了于成龙祠。因通州政绩,朝廷提拔于成龙为重要的江宁知府,从此他平步青云。通州可谓于成龙的发迹地,于成龙升迁后,仍然惦记通州百姓,奏请为通州运河加固河堤,这也为其之后治理永定河积累了经验。

        (《北京日报》6.4 杨程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